10月9日午后,新化县琅塘镇礼溪村谢家组的一角会突然腾起浓黑的烟柱——像一把粗钝的笔,在静谧的村落里划开道刺目的裂痕。
14时许,邻居唐建群经过李振龙屋后,眼尖先瞅见杂屋房檐下窜起的火星子。“滋滋”声里,火星正啃噬着堆了半墙的干柴。她赶忙冲过去,一边喊醒午休的李振龙,一边手指翻飞在村民微信群敲下:“李振龙家着火了!快帮忙!”
李振龙揉着眼睛冲出来,浓烟已裹着热浪扑上脸。他抄起水盆要往屋里冲,被闻讯赶来的周冬梅一把拽住:“莫去!火太大了!”情急之下,他扯着嗓子吼:“着火了!快打支书电话!”手指颤抖着按下戴春山的号码。
电话那头,戴春山的手机在办公桌上震动。他一听“我家着火了!火大得很!”,后背的汗毛瞬间竖了起来。“你先撤!别硬闯!”他的声音像拉紧的弓弦,“我马上带人来!”话音未落,人已冲出门,边跑边拨镇消防站电话:“礼溪谢家组民宅起火,火势凶猛,请求支援!”
14:10,镇消防站的红色消防车鸣笛抵达现场,刘建华、刘晓斌率先跳下车,将水枪往肩上一扛着便冲向火场。他和刘晓兵猫着腰顶在最前面,水砸向燃烧的房梁,瞬间化作一团腾起的白汽。镇执法大队队长苏添则带领部分志愿者一起拉水管灭火。与此同时,戴春山则在外围扯着嗓子调度:“谢生长、成昌生!带老百姓疏散!”二十余个身影应声而出,有的帮忙拿水管,有的举着扩音器:“无关人员往后退!”26名志愿者,像一张网,迅速罩住火场周边。
可火势比想象中更猛——干柴堆成的“燃料山”被引燃,火舌舔着房梁往上蹿,水柱刚压下去,新的火星又从柴堆缝隙里蹦出来。“水不够!快调第二车!”刘建华扯着嗓子喊,汗水混着烟灰糊在脸上。
就在消防水即将告罄时,14:12,村口传来“突突”声。谭家坊村的10名应急救援队员提着塑料水桶跑过来,大龙村的洒水车挤开窄巷里的围观人群,司机探出头吼:“让开!我们拉满水了!”后车厢的闸门“哗啦”打开,两根粗水管直插火场。
14:18,戴金星、伍石明驾驶镇里第二辆消防车抵达。三车水齐发,火势终于得到有效控制。戴春山盯着仍在冒烟的柴堆,又赶忙联系挖机师傅伍礼元:“伍师傅!把起火点推平!”很快,黄色的挖机开进院子,推倒还在冒烟的杂物,又将周边未燃的木柴清出几米远。
经查,火情因线路老化引起,所幸无人员伤亡。
从第一通电话到火势控制,30分钟。18分钟杀到现场的两台消防车、12分钟内抵达的大龙洒水车、谭家坊10人志愿队,加上本村26名志愿者,织就了一张快到窒息的救援网。
这场与火舌的赛跑,赢在“快”——快的电话、快的集结、快的驰援。更赢在“联”——村支书的神经牵着镇消防的引擎,志愿者的脚步跟着挖机的轰鸣,二十多双手,托住了即将倾塌的屋檐。
秋意渐浓,天干物燥。这场火灾像一记警钟:您家中的老电线该检查了,灶前的柴火别堆太近,出门前记得关电源。安全无小事,守护家园,需要你我多一分小心,多一分互助。愿这样的“火情”,永远不再重演。
供 稿 | 周 延 刘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