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7月28日,青岛工学院青音颂志愿实践团深入东营市史口镇,以“数字赋能红色育人”为抓手,依托史口镇红色文化数字展馆线上平台,通过电脑终端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精准破解暑期青少年红色教育“形式单一”“参与不便”“认知抽象”等痛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沉浸式学习中融入青少年成长。
史口镇蕴含丰富红色资源,但传统红色教育多依赖线下讲解、静态展板,暑期部分学生因地域、时间限制难以参与,且单向灌输式教学易让青少年产生“距离感”。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提前与史口镇文化站对接,将电脑作为“移动红色课堂”载体——志愿者现场指导学生操作浏览,把抽象的红色历史转化为可互动、可感知的“活知识”。“以前听老师讲抗战故事,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在电脑上看到先辈们用过的钢笔、写的家书,突然就懂了他们为什么要奋斗!”史口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活动后分享道。
“青年志愿者最懂青少年的认知习惯,用电脑学红色历史、谈核心价值观,既灵活又接地气。”史口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表示,实践团的活动不仅解决了当地暑期红色教育的“供需错配”问题,更让红色精神有了“青春表达”。青音颂实践团负责人则认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青少年明白红色精神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融入生活的信念,这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此次活动搭建起“高校志愿力量+地方红色资源+数字技术”的育人新模式,后续实践团还将整理活动素材,制作“数字红色微课”,通过学校、社区线上平台推送,让红色种子持续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助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承。
编辑:田博祥、胡冠宇、何芳巧、张子鑫、刘雨荷
图源: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