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外卖骑手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他们背后的社会保险权益保障问题,却长期处于模糊地带。随着《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于2025年7月1日起分布扩大试点范围,这一庞大却常被边缘化的劳动者群体首次迎来专项保障制度的广泛覆盖。与此同时,“新业态社保调研先锋队”也完成了对昆明市外卖骑手社保权益保障状况为期一年的跟踪调研,见证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从政策探索到法治化保障的重要转变,为平台经济背景下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
(图为团队开展调研前的任务分配会议)
团队先后多次深入昆明市区及周边区域,走访了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配送站点、骑手休息点等场所,为真实体验骑手工作状态、获取一手信息,部分成员还注册成为平台骑手,亲身参与接单配送全过程。调研期间,团队与专送骑手、众包骑手、兼职骑手、平台企业管理人员及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等多类群体展开广泛交流,系统考察当前骑手群体社保参保现状、政策认知水平与权益保障实效。
(图为调研队成员街头访谈骑手)
早在去年6月,调研团队便已开始与昆明市主要外卖平台的企业代表、配送站点负责人及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深入交流,系统了解骑手群体参保政策在落地过程中的现实难点与推进情况。团队获悉,尽管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在多地推行,但骑手实际参保率仍然偏低,大部分骑手仅依靠平台每日扣除3元购买的商业意外险作为基本保障,该险种虽覆盖部分意外伤害,但赔付额度有限、保障范围狭窄,难以匹配骑手高风险职业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平台已逐步为专职骑手缴纳社会保险,并在骑手APP中增设参保指引、政策解读等功能模块,积极回应国家政策要求。
(图为调研队成员在外卖骑手接单间隙访谈)
与此同时,调研团队也通过搜集检索和深入访谈,发现部分企业也在探索“按单缴费”“分段参保”等灵活参保方式,并推出参保补贴、接单奖励等激励措施,以提升骑手参保意愿。这些举措表明,骑手社保保障正从政策层面逐渐走向实质运作,为构建更公平、可持续的保障体系积累了初步经验。
今年以来,团队重点对昆明地区平台企业及骑手群体开展了多轮追踪访谈与问卷调研,围绕平台责任落实、社保区域衔接、社商保险互补等深层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调研发现,当前不同平台企业的社保落实情况呈现明显差异: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而美团在昆明地区仍以商业意外险为主要保障方式,仅在三省市开展社保试点。这种差异反映出平台企业在落实社保责任方面的不同策略,也凸显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区域性特点。调研表明,虽然国家层面持续推进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建设,而且处于《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施行的政策窗口期,但在非试点地区的具体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平台企业的政策响应程度和保障水平存在显著差别,这为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地方实践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京东外卖骑手后合影)
通过对昆明市外卖骑手社保权益为期一年的持续追踪调研,团队深切体会到法治完善与政策创新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的关键作用。随着《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的施行,骑手群体在职业伤害保障、平台责任落实、跨区域制度衔接等重点环节正迎来实质性改善。在此背景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事业步入系统化、法治化的新阶段,不仅为骑手等群体的稳定就业与人身安全筑牢制度基础,也为全国范围内更广泛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通讯员;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