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守好“八小时外”

2025-07-24 08:39:2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内”,是履职尽责的“责任田”,一言一行关乎公权运行,而“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则是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一举一动折射初心本色。少数干部将“八小时外”视作无人看管的“自留地”,认为喝点小酒、搞点小聚无关痛痒,正是这种对“小节”的轻视,往往成为滑向腐败深渊的起点。守好“八小时外”的防线,既是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守护,更是对党的事业和群众信任的担当。

“八小时外”的风险,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酒桌上的一句“帮忙通融”,聚会中的一个“顺水人情”,看似是人情往来的“小事”,实则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开端。相较于工作时间的公开透明,“八小时外”的社交往往更隐蔽、关系更复杂,推杯换盏间可能藏着利益输送的暗线,嘘寒问暖中或许裹着围猎算计的圈套。监督的“视线”容易在这里模糊,自我的“防线”也容易在此刻松动。正如古人所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当“小恩小惠”被当作“人之常情”,“小打小闹”被看作“生活常态”,思想的堤坝便会在一次次纵容中溃堤,最终从“小节失守”滑向“大事不保”,在量变到质变的沉沦中破纪破法。

“八小时外”的坚守,关键在“心”而不在“形”。党员干部的身份从不会因“下班铃响”而失效,党性修养更不能因“走出单位”而褪色。那些认为“八小时外与组织无关”的想法,本质上是忘记了“党员”二字的分量——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都是群众眼中的“公家的人”,必须以更高标准约束自己。明代名臣于谦曾言“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份清醒与自持,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八小时外”姿态,面对觥筹交错,要想清楚“酒里藏着什么钩”面对人情请托,要问明白“身后连着什么责”;面对“小恩小惠”,要算清楚“底线值多少价”。唯有常怀敬畏心、绷紧纪律弦,才能在“无人注视”时守住本心。

守好“八小时外”,既要靠自律“筑堤”,也要靠他律“护航”。干部自身当主动净化圈子,多交益友、诤友,少碰“酒肉朋友”、“利益伙伴”,把时间用在读书学习、服务群众上,让“八小时外”成为充电蓄能的“加油站”。组织更要织密监督网络,既关注“八小时内”的履职表现,也延伸监督触角至“八小时外”的生活轨迹,通过谈心谈话、家庭走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小苗头”、阻断“小隐患”,让“自留地”回归“责任田”的本质。

“八小时外”的防线,守的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线,护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线。每一位干部都应牢记,党员身份没有“下班时”,党性修养不分“工作日”。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好“八小时外”的每一寸空间,才能在人生的长路上行得稳、走得远,始终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续月姣 陕西省吴堡县郭家沟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