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涉老诈骗案件数同比上升35%,老年人权益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老年人”专项行动的通知》将老年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要求“建立常态化普法机制”。在此政策背景下,老年人权益保护势在必行。
七月酷暑中,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廌美行厉”实践队秉持热忱,紧扣“法护银龄,四季安澜”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学识与青春担当,为老年人送去法治关怀与温暖。
校地协同筑防线,创新实践护安澜:“廌美行厉”实践队走进台江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展普法宣讲及法律咨询活动
【图1】
2025年6月30日下午,由福建省司法厅指导,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台江区司法局、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及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蒲公英”八闽行第七站“银龄法盾,四季安澜”普法志愿服务活动,在台江区社会福利中心顺利开展。活动通过情景剧展演、主题宣讲、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通过“四季常驻”的精准服务,为老年群体送上“防诈锦囊”,全力筑牢老年人权益保护防线,尽显法治福建建设的民生温度。
【图2】
【图3】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汪启思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是高校参与“三下乡”暑期实践的生动实践。高校学生将涉老案件中的常见骗局改编为情景剧《免费鸡蛋的陷阱》,通过《防范老年诈骗,安享幸福晚年》主题宣讲与案例解析,直击“虚假养老服务”“投资分红骗局”等高频诈骗手段,让老年人听得懂、用得上。
【图4】
【图5】
活动现场,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台江区司法局、民政局签署共建协议,正式开启“校地协同普法”新模式。省司法厅四级调研员贾丽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活动实现了“从部门发力到全民参与、从项目活动到常态机制”的普法升级。由盈科律所律师、司法厅老党员及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法律咨询团,现场为老人解答赡养纠纷、财产继承等问题,形成“宣传-咨询-援助”闭环服务。台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巧玉表示,该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推动普法服务更接地气、更入民心。
银发援助法为盾,法援同行护晚年:“廌美行厉”实践队走进仓山师大社区开展普法互动
7月2日上午9时,“法护银龄,四季安澜”主题普法宣讲活动在仓山师大社区小广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成员们或在法律援助站咨询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为老人讲解法律知识;或手持单页,在社区各处积极向过往老人进行普法宣传。
【图6】
【图7】
此次普法活动,通过法律咨询、互动游戏及书法创作等多元形式,让老年人在趣味参与中掌握法律知识,实现了普法教育与文化体验的融合。活动不仅吸引老幼群体共同参与,更以“祖孙同乐”的温馨场景,展现了法治宣传从个体到家庭的辐射效应,为基层普法注入了青春活力与人文温度。
【图8】
深研助老法援,共探惠民路径——“廌美行厉”实践队走进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实地调研
7月2日下午3时,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廌美行厉”实践队12名成员走进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围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权益保护”主题,邀请该中心陈闽霞主任及林婷、姚海玉律师,福建先问律师事务所黄熹律师开展专题调研,旨在借鉴先进经验,为“银发援助”志愿服务积累经验。
【图9】
【图10】
访谈中,陈闽霞主任详解经济证明“承诺制”、律师“点援制”等创新举措,建议针对老年人采用“风险警示+一键求助”模式,避免专业术语,突出维权渠道,兼顾专业与人性化。黄熹律师分享退休职工医保补缴胜诉案例,强调“依法维权兼顾调解,减少老人诉累”,凸显人文关怀。
【图11 福州市法援中心主任陈闽霞】
【图12 福建先问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熹】
中心以精心构建的方言律师资源库打破沟通壁垒;为行动不便老人量身打造“移动服务包”,将法律援助送到家门口;用“季度案件尾号回访制”织密权益保护网。在普法物料制作上,更是严格遵循“三不原则”,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法条转化为老人易懂的语言,这种“接地气”的做法与队员们在社区实践中感受到的“简单直观更受欢迎”不谋而合。
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学到了扎实的实务经验,更深刻领悟到法律援助既要坚守法律的严谨,又要饱含人文的温度。未来,“廌美行厉”实践队将充分运用访谈成果,优化服务方案,让法治暖阳照进更多老年群体的生活。
【图13】
情景剧里说政策,红绳串起法治情:“廌美行厉”实践队走进长青养老院开展“法护银龄·情暖夕阳”主题普法活动
7月3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廌美行厉”实践队走进长青养老院,以“法护银龄·情暖夕阳”为主题开展普法助老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情景演绎、手工互动等形式,为老人们送上法治关怀与青春温暖。
【图14】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以图文并茂的PPT为载体,聚焦老年人养老保险、社会养老服务等政策法规,结合典型案例解读高频问题,针对老人们提出的“异地养老金领取流程”“养老诈骗防范”等疑惑进行逐一解答,帮助老人扫清认知盲区;为让普法内容更接地气,同学们还自编自演法治情景剧,生动还原“虚假养老服务诈骗”“养老金认证代办陷阱”等场景,通过沉浸式演绎传授防骗技巧。
【图15】
【图16】
在“一对一手工挂件制作”环节,队员们与老人分组协作,穿珠引线间闲话家常。“奶奶,您平时会用智能手机吗?”“爷爷,家里遇到法律问题会找谁帮忙?”在轻松交流中,队员们细致记录老人的法律需求与生活困惑。手工桌上,各种写着“中国梦”“祖国万岁”红绳挂件逐渐成型,也串联起两代人之间的温情对话。
【图17】
活动尾声,全体成员与老人拍摄“法治全家福”,镜头里老人们手持普法手册与手工挂件笑容满面,不少老人拉着队员拍摄单独合影,直言“要把这群懂法的好孩子‘带回家’给儿女看看”。本次活动将法治宣讲与情感陪伴深度融合,既推动养老政策法规“零距离”贴近老人,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践行“法治为民”的初心。
此次“法护银龄,四季安澜”三下乡系列活动,“廌美行厉”实践队通过普法宣讲、实地参访、政策解读等多元形式,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与对养老政策的认知。
这场联系校园与社会的实践,不仅让法律条文长出关怀的羽翼,更印证了:守护银龄的法治之路,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政策引领、校地联动、全民参与中,让每一份“安澜”的期盼,都能照进寻常岁月的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