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鼓浪屿申遗成功之际,党中央作出重要指示“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泰顺县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精心守护泰顺历史文化根脉。在此背景下,近期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星火畲乡”调研团来到泰顺县文化中心,开展以溯源文化根脉为主题的参观活动。
调研团在泰顺博物馆的合照
泰顺县文化中心是泰顺县最大的文化类公益性项目,它坐落于文祥湖北岸,建筑造型取形于泰顺的国保廊桥,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背山面水,环境优美。其中内设有泰顺博物馆、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方介堪艺术馆等多个展馆,集中展现了泰顺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脉络。
调研团成员观看非遗相关视频
泰顺非遗集精粹,千年文脉贯古今。在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调研团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到了多项非遗制品,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木拱廊桥模型。2024年12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让有着“中国廊桥之乡”美誉的泰顺更受瞩目。据了解,泰顺现存古廊桥32座,其中全国单体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5座,而中国木工桥传统营造技艺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些廊桥的建造与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编梁木拱廊桥-北涧桥模型
一方展馆容万象,千载泰顺纳其中。泰顺博物馆依托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场景再造等手段,通过细致的文物修复、系统的展品陈列和生动的讲解传播,让馆内文物在妥善保护中焕发活力,成为讲述泰顺历史的重要载体,既守护了先辈留下的文化根脉,也为后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搭建了坚实桥梁。
讲解员向调研团成员讲解
同时,在参观泰顺博物馆时,讲解员还向调研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泰顺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特色,并且重点讲解了博物馆内馆藏的粉青釉牧牛砚滴、粉青釉玉壶春瓶等五件镇馆之宝,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讲解,让大家对泰顺的过往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粉青釉玉壶春瓶
随着一天的参观,调研团一行人亲身走近各类展馆并聆听专业讲解,大家感触颇深。团中一位成员表示,此次参观让他真切感受到泰顺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独特魅力,尤其是廊桥营造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传承力量,更令他深受触动。不仅让大家对泰顺深厚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后续深入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通讯员: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菲、汪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