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心筑梦”七彩假期社会实践团联合湘西州红十字会人道志愿服务队,在吉首市牙博仕医院多功能教室为10余名少年儿童开设公益课程,涵盖情绪疏导、汉字书写与实用应急救护三大主题。课程设计贴近儿童成长需求,课堂氛围热烈,收获孩子和家长一致好评。
“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引导孩子认识情绪、学会表达
在“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课堂上,团队成员姚南平通过表情卡片游戏,引导孩子识别“高兴”“愤怒”“害怕”“伤心”等常见情绪,讲解“情绪没有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表达”。课堂上,孩子们认真聆听了“小乐的烦恼之旅”故事——一位因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的学生,如何在朋友的鼓励下勇敢倾诉、走出困境。结合生活经验,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讨论,有的说“我生气时会写日记”,也有孩子分享“我会告诉妈妈或者老师”。
在“我的烦恼我来说”环节,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当被同学误会、父母吵架或遇到舞台紧张等情况时,该如何寻求帮助、正确疏导情绪。最后,每个孩子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向“知心姐姐”写下一封表达心情的小信,一封封信贴在“心愿墙”上,形成课堂温情尾声。“我们希望让孩子知道,表达不是软弱,而是另一种勇敢。”姚南平说,正确认识情绪、信任他人、主动求助,是儿童成长中极为关键的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的合照 王博摄
“书画最美汉字”:一笔一画传承文字之美
团队成员杨皓然则从仓颉造字讲起,结合图示、视频、实物,带领孩子们认识“日”“月”“山”“林”“休”等象形字的由来。通过展示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历代字体演变过程,孩子们初步理解了汉字的美学发展与文化积淀。随后,在观看教学视频《书画最美汉字》后,志愿者演示了毛笔的握法与基础笔画的书写方法,鼓励孩子们在水写布上进行模仿练习。
图为小朋友们练习书法 王博摄
不少孩子第一次接触毛笔,现场氛围既紧张又兴奋。“这个字我写得像不像?”“你看我写的‘林’,是不是两个‘木’?”孩子们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比想象中更专注,也更投入。”一位志愿者感叹道。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练习字帖贴上展示墙,一位学生在作品旁写道:“我觉得汉字像一幅画,写起来很好玩。”
应急救护进课堂:心肺复苏实操激发参与热情
在第三个环节,由湘西州红十字会人道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授课的“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课堂”同样受到热烈欢迎。课堂围绕中暑、流鼻血、异物卡喉等夏季常见突发情况,结合图片与现场演示,讲解了判断症状、紧急处置、拨打求助电话等具体操作流程。授课者用简洁的语言配合道具操作,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图为老师教授小朋友实操演练 王博摄
“如果有人中暑昏倒了怎么办?”“食物卡在嗓子里怎么拍背?”面对一个个提问,孩子们认真聆听并踊跃举手回答。在实操演练环节中,。孩子们轮流上手,在人体模型上练习按压节奏、呼吸配合等核心动作。志愿者手把手指导,纠正姿势,讲解要点,小朋友聚精会神,认真投入。“孩子们比我们预想中更积极,个个跃跃欲试。”莫英洁老师表示,通过互动形式开展应急课程,不仅让孩子了解基本急救知识,也种下了“自助助人”的种子。
此次公益课堂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暑期体验,更在情绪疏导、传统文化传承和生命安全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吉首大学童心筑梦实践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贴近儿童成长需求的公益项目,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讯员 姚南平 王雅琪 吴圆月 杨惠淳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