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5 日,浙江农林大学 “两弹一星燃志,青春接力”志愿宣讲团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为30余名小朋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主题课程。通过历史讲解、科学家故事分享与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走近中国航天史,传承自力更生的科学精神。
实践团以 “两弹一星” 发展历程为主线,打造 “历史探秘 + 精神传承 + 动手实践” 三大模块,让厚重的历史变得生动可感。“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在戈壁滩升起……”,在“时光放映厅”环节,志愿者通过图文故事和动态演示,向孩子们讲述中国航天里程碑事件。在“科学家故事会”中,志愿者用动画短片再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奉献故事。当看到原子弹爆炸的历史影像时,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志愿者顺势科普“两弹一星”的现代内涵——核弹、导弹与人造卫星,让孩子们理解国防科技的重要意义。
最热闹的“小火箭工坊”环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制作“两弹一星”主题小火箭:穿皮筋、折尾翼、画图案,孩子们专注地将红色卡纸折成火箭形状,有的在箭体上写下“中国加油”,有的画上五角星。当完成的小火箭被按压发射时,现场爆发出欢呼声:“我的火箭飞起来啦!”小朋友们一步步将红色卡纸变成了专属小火箭,用创意表达对航天事业的向往。简单的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航天魅力,也让“两弹一星”的精神印记以更鲜活的方式留在心间。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历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与探索的种子。后续,我校“两弹一星”宣讲实践团将持续深耕红色课程创新,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内核,进一步丰富课程形式与内容。团队将以“双减”为契机,把红色课程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引导他们以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为榜样,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员:黄敬轩,张书蕊,黄豆,陈豪,陈滢,董金,李蕊,周树瑜,薛焯晨,曹欣雨,邱钰柔,龚敏敏,俞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