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娄底市2025年“一村一品一主播·同心筑梦新农村”返乡创业网络人士座谈会上,一位年轻的村支书带着助力“山货出山”创新实践,登上市级舞台分享经验——他就是新化县奉家镇双林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杨文。这位年仅28岁的“兵支书”,不仅用军人的铁肩夯实了家乡发展的根基,更以敏锐的眼光和务实的行动,化身家乡农特产的“推介官”和“保障员”,借助短视频的东风,为奉家镇的“山珍”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
根植乡土,军人本色铸就实干根基
脱下特战旅的迷彩,换上服务乡亲的便装,杨文的转身带着军人的担当与果敢。“社会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国家培养了我,我就是要把学到的本事带回来为家乡做点事!”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五年来,他带领双林村实现了华丽蜕变:
攻坚克难破顽疾: 一举解决困扰村民十多年的公益林分配难题,清还村集体历史欠账,重塑村务公信力。
多措并举谋发展:完成村内所有通组公路硬化,大力推进玛瑙峡谷旅游开发建设。推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壮大粽叶等特色种植产业,增强内生动力。引进紫鹊腾飞矿泉水厂、金福酒厂、熟食养猪场等企业落户双林,创造就业,夯实产业基础。
身先士卒显担当:得知邻村着起大火,他顾不上考虑其他,带领四、五十个党员、群众立即奔赴火灾现场,奋战三天三夜,成功扑灭大火,而他也整整在床上躺了几天。过年期间,冰冻大雪导致全镇电路设施严重受损,他第一时间组织党员攻坚队和志愿者队伍赴深山电路架设现场,积极协助电力工作人员完成了电力抢修,在除夕夜奋战到11点,确保全村全村通电,过上了安心年。
情暖乡邻心田: 建成老年活动中心,组建学习基金会激励学子,节日慰问困难家庭,利用民心茶室开展各类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让双林村充满人情温度。
拥抱数字,“云”端发力搭深山货架
实干是基石,创新是出路。杨文深知,要让双林乃至奉家优质的农特产品(如依托“一村一品”发展的高品质粽叶、紫鹊界天然泉水等)走出深闺、走向市场,必须拥抱新思维、新渠道。他除了上阵直播之外,更重要的是精准发力,扮演了更关键的幕后推手角色:
化身“家乡代言人”,镜头讲述深山好物: 杨文积极学习短视频制作,扛起相机,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他的镜头聚焦双林村以及奉家镇其他村的青山绿水、生态种植和特色产品加工过程。一条条精心制作的短视频,真实展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品质特点和背后的乡土故事,用真诚和乡情打动屏幕前的消费者,为“奉家山货”积累口碑、打响知名度。
“一村一品一主播”获邀,经验分享获市级认可: 杨文这种“支书代言+视频引流+对接主播+保障物流”的创新探索模式,成效显著,引起了娄底市的高度关注。2025年,他作为优秀实践代表,受邀参加了娄底市“一村一品一主播·同心筑梦新农村”返乡创业网络人士座谈会。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借助数字力量推动奉家镇农旅产业发展的认可。在座谈会上,他分享了如何利用短视频宣传、整合资源助力农产品出山的“双林经验”,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初心如炬,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当了村支书就是为民谋富,为村谋兴,怕得罪人就不要当村干部。”这是杨文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动的准则。从保家卫国的迷彩绿,到扎根基层的支书岗,再到探索数字助农的“云推手”,“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他不仅是解决难题、心系民生的实干家,更是拥抱时代、善用“新农具”的创新者。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杨文正以一名共产党员和老兵的忠诚、智慧与务实,带领双林村在现实与“云端”的双轨上稳步前行,让青春在服务乡亲、建设家乡的奋斗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杨文用行动证明:最硬的骨头要敢啃,最新的工具要善用!为这样务实创新的“兵支书”点赞!
文案丨康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