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琅塘星 | 5千变7千?村干部巧破“三角债”迷局

2025-04-14 08:16:01    来源:琅塘星    访问:    

“为什么我一共才欠5060的水泥钱,咋付了7060块钱?南斌,你给评评理!”日前,新化县琅塘镇五星社区戴仲某向社区干部刘南斌求助。

图片

事情起因系五星社区刘道某向龙通村刘某荣追讨2019年租房的4000元房租;但刘某荣想起戴仲某2020年建房时向其购买了5060元的水泥,便让戴垫付;最终戴仲某向刘道某支付了4000元,又向刘某荣支付了3060元,出现了一个共计7060元的"债务罗生门"。在这起跨越多个自然村的债务纠纷中,五星社区村干部们面对的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债"困局。

“我这边分两次收到了4000的房租...但我不记得是谁付给我的了。”刘道某证明道。

“戴第一次付了2000,后面2000,是我自付的。”刘某荣自证。

刘南斌通过汇集三方信息,发现案件难点首当其冲是"口头协议"的致命缺陷。三方既无支付凭证、也无领款收据,连水泥款支付都采用现金交易,导致债务关系如雾里看花。刘某荣将5060元债务拆解为"2000元戴仲某垫付房租+2000元自行支付房租+1060元尾款"的操作,使实际债务总额在反复抵充中多出2000元。更棘手的是,戴仲某数次支付行为均未索要收据,当刘某荣矢口否认4000元房租均是戴仲某付清的情况时,出现了证据真空。

图片

五星社区调解团队在支书刘晓元组织、刘南斌带领下展开"破局行动"。他们三天内组织四次调解会,运用"债务链条还原法"逐层解构:首先确认刘道某房租诉求的正当性,其次核查刘某荣水泥供应的款项情况,最后聚焦戴仲某超额支付的2000元差额的真实性。但因双方各执一词,调解陷入僵局。

基于调解经验,刘南斌创造性地提出"差额分摊方案":要求刘道某与刘某荣各出1000元,平摊差额。既维护合法权益,又给债务人留了体面。在第五次协调会上,得到了三方认可。

图片

这场历时三天的调解攻坚战,先后经过五轮协商对话,最终成功化解了困扰三方六年的债务纠纷。4月8日的最后一次调解会上,刘南斌拿着三方签署的调解协议特别提醒:"乡亲们,今后买卖建材、租赁房屋,千万记得让写个字据按个手印,既是保护自己,也免得伤了邻里和气。"

五星社区干部用绣花功夫捋清六年陈账,不仅展现了基层治理中"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更通过鲜活案例在村民心中种下"凭证意识"的种子,为构建诚信乡村提供了生动注脚。

供稿 | 周延 周礼辉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