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湖南芷江县:“三水联动”赋能乡村振兴

2025-10-15 09:33:2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通讯员 祁春华)金秋十月,漫步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乡村田野,目之所及皆是生机:蜿蜒的供水管道顺着山路延伸至山坳里的农家院落,清澈的渠水沿着田埂滋养着连片的金色稻田,碧绿的河水绕着青瓦木楼勾勒出宜居画卷——这一幅幅动人图景,正是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水利局以“水利为民”为初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县水利局锚定“民生、产业、生态”三大核心领域,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实打实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利动能”,让每一滴“民生水”“产业水”“生态水”都成为连接脱贫成果与振兴未来的“纽带”。

安全供水织密“保障网”,把牢民生底线暖民心

“以前天旱的时候,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带着泥沙,有时候还得去村口井里挑水;现在好了,24小时都有干净水,洗衣机、热水器随时能用!”在芷江县楠木坪镇桂竹冲村,村民杨峰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水流,脸上满是笑容。农村饮水安全是饮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要求。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稳定水”,县水利局打出“建、管、防、治”四维组合拳,构建起全链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建”上强基础,破解设施短板。投入145万元实施饮水维修养护项目58处,重点对老旧管网、破损水泵、堵塞滤池等问题进行改造,惠及4.29万农村人口。在碧涌镇哨田村,此前因供水管网老化导致的“早高峰断水”问题,经过管网更换后彻底解决,全村200多户村民再也不用为“抢水”发愁。同时,推进51个乡村振兴供水项目建设,总投资达520万元,通过延伸主管网、新建加压泵站、扩容蓄水池等方式,持续扩大供水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0%以上,28.82万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12.25万人纳入规模化供水覆盖范围,两大核心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让“水管到户、清水到家”成为乡村常态。

在“管”上提质量,守住水质底线。“水质安全是饮水保障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该县水利局人饮水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联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水质安全专项行动”,完成121处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涵盖PH值、浑浊度、菌落总数等10余项指标,确保每一处供水工程水质达标。针对部分偏远山区供水点水质不稳定问题,新增17台净化消毒设备,落实“专人管理、定期维护、规范操作”制度,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手把手指导管护人员使用设备、投放药剂。全年累计向各乡镇发放消毒药剂1290公斤,实现集中供水工程消毒全覆盖,未发生一起重大水质安全事件。

在“防”与“治”上补漏洞,消除风险隐患。今年4月,县水利局印发《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排查重点、整改时限和责任分工;5月组织18个乡镇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水源地保护、管网运行、设备维护等情况;6月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分成8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此次专项整治共发现30个问题,涉及水源地污染隐患、管网漏水、设备故障等类型,累计投入整改资金90.65万元,全部整改到位,1.95万群众直接受益。针对部分乡镇供水成本高、水价偏低导致的“运行难”问题,该县水利局还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用电价格调查,汇编县乡村三级运行管理资料,指导乡镇推进水价调整,探索“基本水价+计量水价”模式,破解供水可持续发展难题。

水利项目筑牢“产业基”,激活振兴动能促发展

“多亏了这条灌溉渠,今年虽然遇到干旱,我家50亩稻谷还是丰收了,亩产比去年还多了100多斤!”在芷江县梨溪口灌区,种粮大户杨民站在金黄的稻田里,指着田边的防渗渠高兴地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产业振兴的“基石”。该县水利局秉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理念,聚焦农业生产、防洪安全、生态保护等需求,推进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重点项目“加速跑”,释放综合效益。今年以来,县水利局全力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全县病险小型水库进行大坝防渗、溢洪道改造、放水设施维修,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为下游农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作为全国水土保持一体化建设试点县,芷江县三道坑镇等区域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通过修建生态护坡和护岸、梯田整修、沟岸绿化、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为特色农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山洪沟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在新店坪镇等山洪灾害易发区域,通过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护岸等工程,提升河道行洪能力,保护沿岸0.26万群众和2100亩农田安全。

农业水利“补短板”,破解灌溉难题。针对部分乡村“灌溉难、用水不均”问题,该县水利局落地实施9个已批复水利项目,重点完善灌溉渠道、泵站、渡槽等设施。在芷江镇桥边村,此前因灌溉渠堵塞导致的“上游漫灌、下游干旱”问题,经过渠道清淤、硬化改造后彻底解决,全村1200亩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同时,加快金厂坪、红星两座中型灌区项目审批流程,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农田4.33万亩,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保障能力。该县水利局还同步推进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新建灌溉渠道21.2公里,解决3.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今年全县未因水利设施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实现稳中有增。

产业融合“添助力”,延伸水利价值。在芷江县三道坑镇,水利项目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该镇利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打造的“露营基地景观带”,串联起周边的民宿、农家乐和采摘园,成为游客休闲打卡的好去处,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水利项目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一水多用、一项目多效益’。”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罗建军表示,下一步还将结合乡村产业规划,推进水利与产业深度融合,让水利设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河湖治理绘就“生态画”,打造宜居乡村美家园

“以前这条溪又脏又臭,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村民都不愿意靠近;现在河水清了,岸边也种上了树,我们饭后都来这里散步。”在芷江县水宽乡干塘坪村,村民黄青所说的“变化”,源于县水利局推进的庙溪清洁小流域治理。今年以来,该县水利局以河长制为总牵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让乡村水环境“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河长制“压实责”,实现常态管护。河长制“压实责”,实现常态管护。全县294条河流水库全部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明确各级河长“巡河、治河、护河”职责。今年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2万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000余个,涉及河道垃圾清理、排污口整治、非法采砂打击等类型。为提升管护效率,该县水利局还搭建“互联网+水资源”管理体系,在重点河段安装水位、水质自动监测设备20套,实时监控河湖水位、水质变化,数据实时传输至县级管理平台,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截至目前,全县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优良比例保持在95%以上,河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

生态修复“焕新颜”,打造生态廊道。实施“样板河堤优质增绿”工程,在舞水河、㵲水等主要河流沿岸,种植垂柳、樟树、紫薇等乡土树种上万株,打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河岸景观;推进“水源涵养林提质增效”工程,在全县2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改造提升涵养林面积7000余亩,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在公坪镇公坪社区銮塘片区,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岸边绿化等措施,将昔日的部分河段因垃圾堆积、水质浑浊“垃圾河”变成了“景观河”,岸边还修建了休闲步道、亲水平台,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不少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创业了,有的开民宿、农家乐,有的搞养殖,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笑着说。

水岸同治“优环境”,助力美丽乡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水利局同步推进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小微水体治理,重点解决农村河道淤积、水体黑臭、岸坡坍塌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清理农村河道垃圾2000余吨,疏浚河道68公里,治理小微水体300余个。在碧涌镇哨田村,通过系统性治理村内溪流、池塘与沟渠,成功打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体景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活力。这一实践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通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河湖治理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该县水利局河长制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利是民生之本、兴农之要。下一步,芷江县水利局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深化长效机制建设、重点工作攻坚、资源争取投入,让水利工程更惠民、水利服务更贴心、水利保障更有力,为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样板、建设‘三城一中心’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芷江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罗建军表示。(编辑 何觉明)




[责任编辑:戴湘辉]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