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讯(通讯员 祁春华 陶小平 周友平)初秋时节的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罗卜田乡,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24口淤积山塘清淤正酣,渠道维修如火如荼……2025年小农水项目示范片建设的热潮,正为这个传统农业乡镇注入强劲的“水动力”,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田畴间落地生根。
区位优基础薄 水利短板成发展“梗阻”
罗卜田乡地处芷江县城西22公里,东接洪江、怀化市区,94500亩土地中近九成五为陆地,低岗地与丘陵占比超73%。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赋予这里16.3℃的年均气温、260天以上的无霜期和1316毫米的年降水量,让柑橘、油菜、水稻等作物在此茁壮成长,11833名居民中九成以上以农为业。
然而,水利设施的“老迈”却成了产业升级的“拦路虎”。全乡虽有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100余口山塘,灌溉着2万余亩耕地,但70%的山塘淤积严重,部分有效库容不足设计值一半;灌区干支渠渗漏段超三成,灌溉水“跑冒滴漏”;小型水源工程的防水设施和护坡年久失修,防洪抗旱底气不足。“天旱无水灌,雨大怕溃堤”,成了当地农户多年的心病。
靶向施策补短板 三类工程激活“水潜力”
“必须让水利设施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2025年,罗卜田乡锚定“灌溉增效、防洪提质、产业赋能”目标,以山塘清淤扩容、老化渠道维修、小型水源工程加固三类工程为重点,在罗卜田村、马坡村等4个核心村全力推进小农水示范片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惠及2000余亩耕地、120余户农户。
在马坡村的山塘清淤现场,挖掘机正将厚厚的淤泥清运上岸。“这24口山塘清淤后,单口平均可新增蓄水量500立方米,总蓄水量将增加1.5万立方米,能彻底解决600多亩耕地的灌溉难题。”该乡水利站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项目不仅聚焦山塘扩容,还将同步对老化渠道进行系统维修、对小型水源工程开展加固处理,通过全域统筹的水利改造,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流到田间地头。
多元投入强保障 全程监管守质量
120万元的项目资金,是怎么花在“刀刃上”的?“40%来自县级小农水专项补助,用于购买混凝土、涵管等材料和机械施工;60%是村集体自筹和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该乡财政所负责人算了笔账,村民们参与清淤、渠道清理,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对工程的关注度。
为确保资金用得规范,该乡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项目专班与财政所全程监督。质量管控更是毫不松懈,由乡纪委、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民代表组成的巡查组每天现场检查,县水利局技术专家定期指导,混凝土浇筑、护坡砌筑等关键环节全程旁站监督,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放心工程”。
三阶段推进显成效 三大提升助振兴
从今年2月启动准备,到4月进入实施阶段,再到11月完成验收,项目推进有条不紊。目前,该乡18口山塘的清淤工作已顺利完成,其余工程正按计划推进。
“等项目完工,灌溉保证率能从60%提高到85%以上,‘卡脖子旱’再也不怕了!”种了20亩柑橘的罗卜田乡马坡村村民李复均满怀期待。据测算,项目将新增及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000余亩,其中1400亩柑橘园的优质果率预计提高15%,带动农户年增收超0.5万元。
如今的罗卜田乡,一股股清水正沿着修缮一新的渠道流淌,滋润着希望的田野。这座传统农业乡镇,正以小农水示范片建设为契机,筑牢乡村振兴的水利根基,谱写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篇章。(编辑 何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