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小院子,大作为”科技小院实践队赴南境村实践调研 探索科技赋能水产养殖振兴路径

2025-09-03 08:21:4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7月1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小院子,大作为”科技小院实践队一行赴漳浦县深土镇南境村对虾养殖基地开展专题调研。深土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蔡亚亮主任、深土镇农产品产业协会陈志煌会长参与实践调研,双方围绕对虾产业现代化养殖模式、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科技助农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筑牢专业实践根基。

一、产业筑基:滨海渔村的“对虾富民”图景

南境村地处漳浦县东部沿海,依托咸淡水交汇的天然禀赋,已发展为全国知名的对虾养殖专业村。据蔡亚亮主任介绍,该村自2005年引入南美白对虾养殖,2010年推广高位池养殖模式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现有养殖面积近2000亩,高密度养殖池1200余口,年产金刚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超800吨,年产值突破1.2亿元。全村90%以上村民从事对虾养殖及苗种、饲料、冷链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一尾虾带动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链富一方百姓”的振兴格局,“养虾盖别墅”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产业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科技的加持。”陈志煌会长表示,深土镇农产品产业协会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共建的漳浦对虾科技小院,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该小院扎根塘头,聚焦对虾健康养殖、病害防控等关键领域,通过科研实验+成果转化+技术培训模式,构建院校+协会+养殖户协同机制,推动“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塘头生产力”,实现科技服务与农户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实地探技:尾水治理与病害防控的“实战实践”

志愿服务队的调研重点聚焦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瓶颈”与“技术痛点”。在南境村尾水处理区,队员们实地考察了“沉淀池+沙滤器”组合处理系统。“养殖尾水含大量有机悬浮物、氮磷等物质,直接排放会破坏近海生态。”蔡亚亮主任现场演示了处理流程:尾水先经沉淀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再进入沙滤器,通过细沙的吸附作用清除微小污染物,最终实现达标循环或排放。“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绿色养殖政策,更是为子孙后代守护山海资源的责任。”

在金刚虾养殖塘头,针对养殖户反映的“黑斑病”问题,随行的集美大学黄永春教授带领队员开展现场采样。队员们分工协作,收集池塘水样、病虾样本,详细记录病虾体表黑斑分布、溃烂程度等特征。“黑斑病是金刚虾养殖的常见病害,若不及时防控,可能导致大面积死亡。”黄永春教授介绍,早期诊断需结合虾体症状与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含量),后续实验室将通过病原鉴定,为养殖户提供精准防控方案。此次“塘头采样+现场教学”,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的紧密关联。

三、座谈谋策:破解困局的“升级之道”

在漳浦对虾科技小院座谈会上,双方就产业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探讨。陈志煌会长坦言,当前对虾产业面临“虾价低迷、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亟需技术创新破局。“下一步计划扩大白+黑轮养面积,优化养殖密度,升级尾水处理技术,并探索鱼虾混养新模式,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实践队队员毛奕佳结合调研观察提问:“科技小院如何进一步精准对接养殖户需求?”黄永春教授回应:“小院的核心价值在于‘问题从塘头来,方案回塘头去’。我们将研究生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驻点调研,把论文写在虾塘里,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养殖户。”队员们表示,这一“产教融合”模式,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四、实践启示:“小院子”里的乡村振兴担当

“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既要敢闯敢试的勇气,更要科技赋能的智慧。”实践队队长李金鑫表示,南境村的发展印证了“产业为基、科技为翼”的振兴逻辑——从粗放养殖到自动化管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养虾”,科技小院的小平台正释放出服务三农的大能量,我们要让小院子的服务扎根田野,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通讯员 李金鑫 毛奕佳 夏韵涵 顾蓝天)

摄影 王增辉 王睿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