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马克思主义学院“乡约新程”实践团赴成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22 15:50:0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8月12日,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约新程”实践团赴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反诈宣讲、企业调研、社区调研、红色寻访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行走的课堂”中进一步感悟信仰力量、汲取奋进动力。

以青春之声,守护安全防线——反诈宣讲进基层

“乡约新程”实践团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社区及多家企业,面向居民与员工开展反诈宣讲。成员们结合“高薪兼职诱惑”“虚假投资理财平台”等典型案例,向群众普及防骗知识,现场发放防诈骗宣传手册并答疑解惑,进一步增强识骗、防骗能力。不仅帮助社区群众和企业员工筑牢防诈“安全防火墙”,更让青年学子切身感受到普法宣传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调研之眼,探寻就业密码——对话新时代企业家

在深入成都市多家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走进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与办公区,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在与马踏飞燕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和与海胜鑫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枝海的交流中,同学们认识到当下就业市场对青年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看重团队协作、学习能力、责任担当等综合素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此次调研让成员们更直观地把握了就业趋势,也为自身学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提供了现实参考。

以创新之举,激活社区活力——探访麓湖模式

在“2019年度百佳示范社区”——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社区,系统调研了网格化治理平台的运行机制,深入领会其“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与实践路径。麓湖公园社区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居民自治与社会协同发展,开展了“瓶子银行”环保项目、桥洞生态共益实验室等活动,为基层治理献计献策。在采访社区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时,成员们切身感受到麓湖模式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为全国社区的基层治理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以脚步丈量,传承红色基因——走进战旗村

从战旗村“战旗不倒”的革命故事,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手稿和一件件实物,深刻体现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时代意义。活动过程中,成员们与当地村干部、青年代表展开交流,了解到战旗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将战旗村“自力更生、敢闯敢干”的精神融入自身成长,将青春奋斗与乡村振兴、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感悟

“反诈宣讲的过程让我体会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普法教育的必要性。在反诈宣讲过程中,看着老年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听企业员工分享差点被骗的经历,我深切体会到,反诈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一场守护每个家庭幸福的战役。这份守护群众“钱袋子”的责任感,将激励我为构建更安全的社会贡献力量。”

——王昊

“通过企业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体选择,更关乎国家发展战略。企业所看重的‘综合素质’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要敢于跳出书斋,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青春之智和青春之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张潆

“麓湖社区让我看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瓶子银行’和生态共益实验室看似小事,却折射出居民主动参与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在学术上坚守理论高度,也要在实践中回应人民关切,唯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基层治理,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

——葛梦茹

“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资源。战旗村的实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论述,也更加坚定了要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理论阐释转化为青年行动的信念。”

——田信哲

以青春之行探寻红色记忆,以实践之力共筑时代新程。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段生动的调研与学习经历,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培养青年使命意识的重要举措。未来,“乡约新程”实践团将继续开拓更多基层实践项目,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积累持久动力,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答卷。(撰稿:张潆 指导老师:石峰、韩斐琳)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