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7月15日至25日,中南大学人文学院“瑶乡和音”实践团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围绕双轨分层培训体系、“ 四个一”校园推普工程与“三覆盖 ”乡村行动、双语互助交流三个板块,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初抵大圩镇,实践团便聚焦红色文化传承,先后走访盘王殿、红军街等历史地标,在追溯瑶族文化根脉与革命历史足迹中,深刻认识到普通话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性。为营造“人人说普、时时学普”的浓厚氛围,团队在学校公告栏、教学走廊等人流量密集的地点张贴主题海报、悬挂推普标语,并借助校园广播每日播报普通话规范发音、经典诗词片段,让规范语言之声融入日常。
为精准掌握当地语言现状,实践团成员对当地中小学生及村民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到方言对于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些一手资料为后续推普工作提供了精准方向。团队结合调研结果,针对不同年龄层设计分层教学方案,让推广工作更具针对性。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实践团创新推出 “拼音闯关大冒险” 课程,将声母、韵母、声调等知识点融入 “接力赛”“声调阶梯” 等游戏,孩子们在闯关互动中轻松掌握拼读规则,课后更有方言与普通话对比音频持续巩固学习效果。面向中学生,团队则聚焦经典朗诵能力提升,从腹式呼吸等基础训练,到《背影》等文本的情感解析与舞台实践,层层递进培养语言表现力。
在技能培训环节,实践团创新开展“墨香话普韵” 手抄报大赛,让学生们用画笔诠释推普意义;举办“声动中华” 经典诵读展演,融合多种形式,搭配多媒体呈现,让语言韵律与文化底蕴共振;组织“笔端传普韵” 书写活动,以硬笔书法为载体,在横竖撇捺间强化规范用字意识。
团队同时深挖瑶族文化资源,整理改编传统故事、民歌、谚语形成普通话素材库,在瑶语与普通话对比教学中,用互动游戏拉近方言与通用语的距离,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差异。实践团也成立了“普通话学习互助小组” ,通过每日朗读练习、发音纠正,构建起常态化学习网络,为推普长效化奠定基础。
目前,实践团已完成首轮调研与集中推广活动,后续将结合收集的问卷数据与活动反馈,形成针对性调研报告。此次活动既为大圩镇搭建了语言沟通的桥梁,也让实践团成员在基层实践中深化了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解与担当。(中南大学人文学院 曹晏萌、安雅文、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