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悦舒门诊部的走廊里,总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满面慈祥、笑容可掬的老奶奶坐着轮椅,身后站着一位鬓角微霜、头顶稀疏的中年男人。他们在人群中静静等候,成为这里所有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这位老人姓袁,今年八十岁高龄。她的儿子老曾,也已年近六十。从今年初春到如今,几个月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灼灼,老曾始终如一地接送母亲。每个月两个疗程的治疗,他从未缺席,一直陪伴。
每到治疗的时间,他早早的把母亲送到治疗室,安顿好,然后,在门口坐着母亲的轮椅、安静的等候。没有过多的话语,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前来就诊的患者。
门诊部的所有人熟悉了这对母子的节奏。老曾其实平时很忙的,但是对于母亲的治疗,却一丝不苟的配合。早晨九点准时在治疗室等候打针,待医生给母亲打完针,就一言不发的扶着她去理疗室做半小时理疗。理疗床有点高,他总是细心的帮老母亲扶上去,脱下鞋子,让母亲躺着舒适一点。做完理疗后,又默默地蹲下身去给母亲穿好鞋子。有时扶她一下,有时也故意叱喝着老母亲:“自己走回去,不要怕难。”老母亲嘿嘿的笑一声:“我怕难走呢。”但还是听话的踱着小步子走回房间去……
最让人动容的,是那些细微处的温情。打针时,老曾会偶尔拉着老老母亲的手,也不言语,似乎在给予母亲一点力量。
我问老曾,怎么只他一个人在这里陪护,他说:“我妈这辈子操劳惯了,如今能陪她的日子,我是尽量陪,万一工作上需要出去了,也就没办法了。老人其实最怕的是孤单。”这句话里藏着半生的岁月——年轻时他们姊妹都忙于工作、各自照顾家庭,父亲还在的时候,母亲是啥事不管,坐边上看着父亲忙活就行。如今,独自一人这么些年,没人陪了,想着做点家务、种点菜打发日子,结果把腰伤了。做儿女的其实内心充满愧疚和亏欠……
在悦舒门诊部,时间被拉成一条悠长的丝线,串起无数这样的瞬间。老曾推着轮椅的背影、搀扶母亲的背影,唤起我对我那去世的外婆最深的思念。“亲情从来不需要感天动地的誓言,而是在日复一日的陪伴里,为对方斟一杯温水、掖一角被窝、将一个笑话中。岁月终会老去,但陪伴的时光,会成为彼此最温暖的珍藏。
或许有一天,当袁奶奶的故事会成为门诊部泛黄的病历卡,而那些温暖的片段仍会活在每一个见证过的人心里。因为爱,从来不怕时光漫长;而老曾用无言的行动诠释的”您抚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的温暖亲情。将会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也是我们乐于为之做点什么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