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集教育、体验、培训于一体 眉山首个市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亮点多

2025-07-17 17:44:1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7月16日下午,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实训楼内人头攒动,眉山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在此举行揭牌仪式。四川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涛,眉山市政府副市长李建兴出席仪式,并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揭牌。这座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集教育、体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正式亮相,填补了眉山专业救护培训平台的空白。

17455643471268915_140.jpg

                                图为揭牌仪式。

科技赋能体验,沉浸式感受“生命教育”

揭牌仪式后,首批参观者走进基地,瞬间被眼前的场景吸引。在安全教育体验馆内,多个功能区域各具特色,现代科技与实用知识的融合让体验者连连称赞。

“快!这里有人晕倒了!”在应急救援区,几位市民正围着模拟假人紧张操作。在专业师资的指导下,他们跪在“患者”身边,按照步骤按压胸部、清理口腔、进行人工呼吸,旁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操作力度和频率,“按压深度不够,再来一次!”随着提示音响起,体验者调整姿势,直到屏幕弹出“操作合格”的绿色标识,才长舒一口气。旁边的AED模拟设备前,工作人员正演示电极片粘贴位置,“记住,贴对位置才能让除颤器发挥作用,关键时刻能救命。”

VR设备前更是排起了小队。戴上眼镜,市民王先生瞬间“置身”于火灾现场,浓烟滚滚中,系统提示他“低姿弯腰、用湿毛巾捂口鼻”。他小心翼翼地按照指引寻找安全出口,中途因误碰“高温物体”被系统警告,吓得他赶紧调整路线。摘下眼镜时,他额头已渗出细汗:“太真实了!平时知道火灾要逃,但具体怎么做总记不清,这下亲身体验过,印象太深刻了。”

生命教育区的人体模型和器官展示让孩子们驻足。“这是心脏,它像一个泵,不停地给身体输送血液……”志愿者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生命的奥秘,小朋友们一边触摸模型,一边好奇地提问。毒品防艾区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问答,让参观者直观了解毒品危害;交通安全区的模拟驾驶设备则能模拟酒驾、超速等危险场景,警示大家遵守交通规则。

17474869938853736_140.jpg

                                 图为群众体验。

专业培训加持,打造应急救护“孵化摇篮”

在体验馆一侧,培训室内的景象同样亮眼。高端教学设备整齐排列,50个培训席位配备了专业急救教具。“这里每年能培训3000名红十字救护员,还能让5000人掌握CPR+AED技能。”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培训将采用“理论教学+情景模拟+实战演练”模式,让学员不仅懂知识,更会实际操作。

揭牌仪式上,市红十字会负责人提到,基地将推动应急救护“五进”工程向纵深发展。这一消息让在场的企业代表很期待:“我们厂区人多,万一发生意外,员工能自救互救太重要了,以后一定组织员工来培训。”

17463100797043773_140.jpg

                                 图为学习知识。

多方合力共建,守护生命的“坚实堡垒”

此次基地的建成,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揭牌仪式上,成都市红十字会、洪雅固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捐赠代表受邀出席,他们的助力为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教学和体验设备。

据了解,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学校、企业等群体免费开放,将打造“1+N”辐射网络,让应急救护知识触达更多人。“以前学急救都是看视频,现在能亲手操作、模拟体验,还能得到专业指导,这样的基地太有意义了!”参观结束后,市民李女士在留言本上写下感受,字里行间满是认可。

从VR模拟灾害到实操急救技能,从知识科普到专业培训,眉山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正以丰富的“内涵”,成为守护市民生命安全的“坚实堡垒”。未来,这里将培育更多急救人才,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平安眉山、健康眉山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文/图 古良驹)

[责任编辑:何闪闪]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