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人机协同的安全密码在于"边界感"

2025-03-16 20:55:4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智能驾驶并非用机器取代人类,而是构建新型人机协作关系。在这种动态交互中,清晰的权责划分与行为边界是保障安全的底层逻辑,需重点关注三个交互原则。

一、能力阈值的动态标定

自动驾驶系统需实时评估自身感知精度、决策可靠性与执行效能,当环境复杂度超过算力阈值(如极端天气、突发障碍)时,应及时触发接管预警。这种"自我怀疑"机制是避免系统盲目自信的关键。与之对应,人类需培养对预警信号的敏感度,在系统"示弱"时迅速补位,形成能力互补而非相互掣肘。

二、交互反馈的语义透明

车辆状态提示若仅用"自动驾驶已启用"等简单标识,无法传递系统对路况的深层理解(如"正在识别前方模糊标线")。理想的人机交互应实现意图的双向解读:系统以可感知的方式"解释"自身决策逻辑(如提前显示变道意图),人类则通过规范化操作(如保持手部接触方向盘的预备姿态)传递接管准备度。这种透明化交互能缓解信任焦虑,降低误判风险。

三、控制权的平滑过渡

从机器主导到人类接管的切换中,微秒级的技术响应与人类心理适应存在时间差。系统需设计渐进式交接策略:先通过声光提示唤醒注意力,再逐步移交部分控制权限(如先开放转向辅助,后恢复全手动),给人脑预留认知缓冲期。粗暴的权限跳转会诱发操作冲突,引发本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智能驾驶的安全本质是人机关系的再平衡。划定能力边界、建立对话机制、优化协作节奏,方能实现"1+1>2"的安全增益。(作者:李旭川、罗正强)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