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的钢铁园区和公交站台,一群大学生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穿梭在企业厂房、会议室和社区街头,记录、访谈、测算数据……这支来自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生生不息”调研团队,正试图回答一个关乎未来的问题——氢能,能否成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
面对“双碳”目标,河北的重工县镇正经历产业升级的阵痛,传统高耗能行业如何破局?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选择,已经成为政策支持和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在调研中,团队发现,从政府到企业、从工业到民生,氢能真正落地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在唐山迁安,调研团队成员戴着安全帽,站在厂房外观察一座刚刚投用的氢基还原炼铁装置。相比传统高炉,这里的生产流程少了滚滚黑烟,显得格外安静。
“用氢炼钢的确更环保,但对企业来说,成本压力不小。”企业负责人刘工坦言,“氢气的获取、运输、储存都比焦炭复杂,现在主要还是试点,离大规模推广还有距离。”调研团队成员滕勃硕一边记录,一边追问:“那如果政府出台专项补贴,或者氢气成本降低,企业会更愿意推广吗?”“当然,这个方向是对的。”刘工点头道,“但关键还得看整个产业链配套得有多快。”
这一对话,揭示了氢能在工业领域推广的现实挑战:技术可行,市场成本仍待优化。
除了工业,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团队在邯郸武安体验了一趟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车没什么噪音,启动特别快。”司机师傅李师傅一边驾驶,一边介绍,“加氢一次能跑400公里,比电动车续航长,但加氢站少,跑远了不太方便。”
团队注意到,不少乘客对氢能公交的接受度很高,一位市民表示:“车里没柴油味,开起来也稳,希望以后能多点这样的车。”
但要让氢能公交真正普及,仍需完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团队在报告中建议政府优化加氢网络布局,降低公交运营成本,让氢能交通更具可行性。
调研结束后,团队整理出《河北县域氢能应用调研报告》,围绕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调研,更希望能推动实际落地。”团队表示,未来团队还将持续跟踪氢能应用进展,助力河北县域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从工业园区到公交站台,从政府会议室到社区街头,这群大学生用脚步丈量县域发展的新方向。他们相信,氢能转型不会一蹴而就,但每一步探索,都是迈向绿色未来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