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秋月,晋风堂内雅韵绵长。适逢《孙百安博士:一笔绘乾坤》一文于《茶韵》刊发,获多家主流媒体收录转载,艺名愈显。此番盛会,诗人俞强偕浙东文人墨客齐聚于此,与慈溪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慈溪画院执行院长孙百安品茗论道。茶香墨韵间,诗书画印交相辉映,文心与丹青共融,成就当代艺坛又一佳话。
孙百安,浙东慈溪人,当代中国画坛之翘楚。自幼执笔,四十余载沉潜墨海,于花鸟皆臻化境,师承闵学林、曹意强教授。其作承古意而发新声,笔墨浑厚华滋,意境清逸空灵,既得传统文人画之精髓,亦洋溢时代之新风。《江南春晓》《溪山烟云》等代表作屡获殊荣,多被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珍藏。
尤值称道者,百安先生始终秉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旨,以步履丈量山河,以笔墨捕捉生机。其独创之艺术语言,深得江南水乡温婉神韵,四时物候皆入画图,于当代画坛自成一家气象。
纵观其《百安》《孙百安小品集·应物象形》《孙百安作品集·应物象形》乃至十二万言博士论文《晋唐绘画的应物象形研究》与《孙百安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部著作,足见其艺道兼修之深。这些作品既展现其精湛的绘画功力,更彰显其融通古今的学养,令人叹服。
而其艺术生命力早已超越纸墨,深入当代生活肌理。2016年,福建大沁茶业出品之"大沁白茶",即以先生《兰花》入画,钤印为证。画中兰草临风而立,兰姿绰约,似有茶香浸润其间,既显茶品清雅之质,亦见证传统艺术在当代生生不息。诚可谓"墨池今见画中诗,文脉长传笔底春"。
晋风堂访记
俞 强
在八楼同一个空间
眼睛与画在相互打量
并且互为存在的前提
生活和事业亲爱地守在一起
是人间最美的诗意
他的画笔捕捉光影
她的仪器守护光明
眼睛与画的美妙结合
天作之缘最有意味:
让视觉成为色彩的护士
让画成为心灵的知己
当头发白了
他们仍会并肩挨在一起
像两把温暖的抖掉多余的椅子
她数他新添的银丝
他看她:仍像从幽暗里
打量光的天使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
成为日常和平凡的传奇
(俞强,浙江慈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职浙江日报记者、驻慈溪记者站站长,慈溪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慈溪市政协常委。现供职于慈溪市融媒体中心。曾荣获首届"十月诗歌奖"及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诗作入选《新中国五十周年诗选》《新诗鉴赏辞典》等数十种权威选本,个人创作情况载入《浙江通志·文学志》及《艺文志》。已出版《大地之舷》《俞强诗文集》等诗文集十余种。2010年5月,《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了"俞强诗歌研讨会"。自2015年起,在写现代诗的同时,致力于传统诗词与赋的创作,作品见于《中华辞赋》等刊,多篇赋文与楹联被各地刻石留存,近十年创作千首作品,选撷二百余首即将结集出版。)
疏影暗香
周 笑
相约晋风堂,新老朋友
诗画一体。拥有一株梅花的孤傲
却同样珍重才子、佳人
怀着与时代并不一致的感恩
同样傲立枝头
百年氧化的石头露出年轻的姿态
越长越怀揣一颗年轻的心
诗集《多面玫瑰》放在镜头旁,镀上光晕
重逢、分离是人生常态
亦如玫瑰的绚烂与凋零
可始终在去到的每个地方有牵挂
有寄语。
"笑笑经过了考验"长者说
考验是尊崇内心原则
作为八零年代的女诗人
自有她遵循的准则
那个时代属于坚强、自我
不受一句言语束缚
亦不比风筝柔弱
同样尊重哪怕一朵花的盛开
谦逊并高傲
所以她们拥有全然不一样的诗
人生阅历定义诗性
而不是技巧
"你要丰富你的思想与阅历
而不是孤陋寡闻、故步自封"
——这是我对未来诗人的寄语
希望你现实更如人意
而非只想象插上翅膀
"时代充满苦涩"
如诺贝尔文学得主说
但你是英雄
对,做个英雄。
(周笑,80后,居浙江慈溪市。曾任职某高校英语教师。有诗作发表于《诗刊》《诗林》《诗潮》《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当代·诗歌》《青岛文学》《安徽文学》《辽河》《长江丛刊》等多家刊物。《浙江诗人》常务理事与编辑。获《诗刊》征文奖。出版诗集《多面玫瑰》。)
西江月·晋风堂夜集
许雪松
青石暗生鸿运,墨香舞作轻绡。
徐徐展卷领风骚,共此明灯皎皎。
心似梅花欲放,快然一饮琼瑶。
满堂诗话载今宵,淡淡人书俱老。
晋风堂之夜
欣赏一枚古玉
拿起它的瞬间
旧时月光缓缓流过掌心
美丽的饕餮勾连云纹
在熟悉的冰凉与温润中微笑
几方很重的端砚
抚摸它 如同触碰婴儿柔软的腹部
那香气从墨竹中渗出来
在宣纸与石头之间
完成一次古老的认领
许多事物沉睡千年
就像这些躺在匣子中的玉石
当它们醒来 梅花便红了
而钤印比蝴蝶更懂得
停留的哲学
许多事物不断变化
就像另一边的视觉艺术中心
让黑色的眼眸焕发五彩光芒
从此 每一次醒来都长出
一个崭新的黎明
(许雪松,网名溪水,浙江慈溪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闲以诗词、书画自娱。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浙江诗联》《浙东》《慈溪日报》等纸媒及网络平台。)
晋风堂雅集赠孙百安博士
洪 斌
晋堂墨韵卷云绡,博士挥毫意气骄。
八帧梅凝烟水魄,一竿竹动海天潮。
金石骨透千钧力,草木魂凝万里韶。
莫道青瓷藏大隐,丹心落纸即蓬瑶。
(洪斌,宁波人,浙大文学硕士,身兼作家、评论员、客座教授、高级记者、多领域顾问与宣传大使。曾为缨溪诗社最年轻社员,迄今发表文学作品逾700万字,自90年代起作品频频获奖,2023年再以诗作问鼎首届“春华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主编的《蓝天伉俪》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后,亦赢得广泛好评与持续畅销。)
又讯:当晚,慈溪市天香阁世南诗书研究院院长陈新良也来到了晋风堂,鉴赏孙百安的作品并频频拍摄。
(陈新良油画)
画中的女人
陈新良
藤椅将午后压出细密的印痕,
你侧卧的姿势是未干的油彩。
芭蕉扇摇碎的阳光,
正数着猫咪的脚步,
在斑驳的墙面上写满紫藤的独白。
阿布在门外徘徊着,
它的影子渐渐拉长。
整个杜湖突然颤栗——
当白荷踮起脚尖,
偷看你优美的颈项。
钟声从金仙禅寺传来,
在杉树梢结成了透明的网。
我们共享的寂静如此粘稠,
以至水鸭划开的涟漪,
都慢慢荡回混沌初开的蛮荒记。
九悦,你睫毛下的阴翳里,
整座湖屿杉都被覆盖了。
而天空记得:
所有彩霞的涌动都是因为,
你轻轻眨了眨眼。
(陈新良,浙江慈溪人,70后,慈溪市天香阁世南诗书研究院院长,浙师大美术学、浙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进修于中国美院油画研修班,爱好文学艺术,多幅画作被博物馆和私人收藏。)
慈溪日报原社长、慈溪市作家协会原主席许钰染评晋风雅集:诗画相生见精神,文脉相传启新程。
乙巳秋日,晋风堂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以诗画会友,共颂孙百安先生之艺术成就。此番雅集不仅是艺术的盛会,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当代文人以艺弘道、以文会心的精神追求。
观孙百安先生之艺,四十余载沉潜墨海,山水花鸟皆臻化境。其作承古开新,既得传统文人画之精髓,又洋溢时代之新风,尤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归,在当代画坛自成一家。更可贵者,其艺道兼修,五部著作见证其融通古今的学养,令人叹服。
雅集之中,诗人俞强以《晋风堂访记》抒写艺术与生活的诗意交融;周笑《疏影暗香》展现当代诗人的精神坚守;许雪松词作典雅蕴藉,洪斌律诗气韵雄浑;陈新良《画中的女人》则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艺术与生命的深层对话。这些作品共同构筑了一幅诗画相生的文化长卷。
此次雅集最动人处,在于见证了传统文脉在当代的生生不息。从孙百安画作走入茶艺包装,到诸位诗人以现代语汇传承古典意境,无不彰显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的蓬勃生机。诚可谓"墨池今见画中诗,文脉长传笔底春",晋风堂雅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为当代艺术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洪斌 摄影: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