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文化沙龙助推全民阅读

2024-05-29 10:07:1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一、 现状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谆谆教导、殷切嘱托,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进展明显,读书学习蔚然成风。阅读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笔者及团队通过文化沙龙这一主体调研全民阅读现状。

消费社会给大众阅读带来了“浅阅读”、过度自由化、信息超载等诸多影响。商品化意味着文化的接受变得轻易,渠道大量打开,阅读主体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泛阅读”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海量信息的泛滥、新媒介提供的便捷、屏幕阅读的特性等,连同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诸多复杂因素,导致了大众阅读的浅化倾向。“在场”与否对于大众而言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也不再那么容易。这带来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赖图像阅读、失去对文字的兴趣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降低、个性化风格和创造力丧失等问题。

10083706259723450_133.jpg

作为典型的西方文化领域舶来品,沙龙是法语Salon的译音,原指法国上流社会的豪华会客厅,与会宾客共处一室,平等交流,轻松自由。沙龙的自由气息也吹向了东方,尤为学院派学者所推崇。而在当代的南京,这股自由之风正努力吹向更多人。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读书会等文化沙龙的发展也蓬勃兴盛。而在当代多媒体的冲击下,文化沙龙是否还能充分发挥其本源价值,让每一位参与者真正体会到“在场”从而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 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

公共阅读空间是一种新兴事物,地方政府在尝试与社会力量合作时,会存在“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如有了意向即开始合作,然后再补签协议等。但是这种现象不应该持续发生或作为常态存在。缺乏相关公共资源的有力投入,由阅读空间自负盈亏的文化沙龙仅能依靠其自身关系网保障运行,受到如疫情等公共风险时便会暴露出其制度性缺点,陷入“冷场”的窘境之中。

如今的文化沙龙呈现出一种“少数人说,多数人听”的状态,即使在活动临近结束时设有提问环节,投入参与的依旧只是少部分群体。这种“意见领袖”式的模式纵然能够更游刃有余地把握正常活动的流程走向,却也潜移默化地削弱了其余参与者主动参与的可能,致使一场沙龙呈现出的只是少数人思维的碰撞,而非多数人声音的共鸣。

(二)书店等承办机构

目前部分政府免费让渡场所与经营者合办的公共阅读空间,承担公共阅读空间运行的经营性实体以部分营利性收入来支撑公益性服务是合理的。但是有以书 店为运营方的公共阅读空间,存在室内免费借阅与销售的图书区别度不大或大部分或较好的空间环境用来从事经营活动等公益与营利平衡不当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一个附加影响,便是有许多读者反映的实体书店消费成本大的意见。其中不仅包括图书的购买,还包含一些“图书+”的创新项目,连带着一些文化沙龙也被投诉商业气息过重而失却本意。

10084799812515345_133.jpg

(三)受众

遗憾的是,目前的大部分文化沙龙仍缺乏有效的受众下沉。这不仅体现在事先宣发方面,其实也广泛存在于沙龙的开展过程中与善后流程之中。大众对于文化沙龙的了解度并不高,这意味着出于纯粹参与目的的观众在总人数中占比极少。面对或高深或冷僻的主题,多数参与者只是抱着“随便听一听”“陶冶一下情操”的心态进入沙龙,并不期望能够从中真正获得收获或参与讨论。流动性极强的观众群体往往受时间、地点、沙龙内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本次调研的几场南京文化沙龙为例,普遍时长在两个小时以上,对受众的文化素养和空闲时间乃至经济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文化沙龙不应成为一小部分文学青年甚至只有主持者自身的狂欢,其未来发展的趋势面向的肯定还是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即使是在公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安静地听完一场大部分时间不能发言的漫长对谈,其互动性能提供多少“在场感”仍是个问号。

三、 建议

(一)政府

沙龙此类公益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无论是嘉宾的邀请、场地的费用,交通的安排等,实际上它的背后需要政府等各界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可以分类为物质支持和政策支持。

物质支持层面,应加强政府对沙龙等文化公益活动的资金支持,用以邀请嘉宾、租借场地、购置道具以及维持书店运转等方面。

政策支持层面,政府应对沙龙等文化公益活动应加强政策宣传作用,利用公共渠道使更大范围的群体认识到、了解到文化沙龙的存在,并愿意更深入地加入进去,并注重营造社会追求知识的文学氛围;在大型沙龙等文化公益活动举办时,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维持秩序,帮助活动更加有序、顺利的进行。

(二)书店等承办机构

书店之外可开拓自习室、饮品区等第二空间以尽量填补资金缺漏;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宣传书店、活动等内容,吸引更多群体将其变为受众;在书店内外保留部分足够展开沙龙活动的空间;可利用前往参与活动的观众发展人脉;设计活动可创新与随机应变,增强参与者的新鲜感。

10085804454444028_133.jpg

(三)个人

作为沙龙等文化公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个人也可分为观众与嘉宾两类。

观众在活动前可提前了解沙龙基本信息并做好相关知识补充,以达到最好的观看交流效果;沙龙过程中积极思考并积极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沙龙结束后再结合其他知识进行复盘,以求知识接受的最大化;遵守社会利益与规则,文明参与沙龙等文化公益活动。

在沙龙活动开始前嘉宾应确定主题并结合相关知识积极准备;以传播知识的文化效益为重点;与其他观众嘉宾平等亲切交流等。

四、 结语

在理想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中,读者与作家的对话拥有更大的可能性,不再只局限于书本和屏幕之上,相反,转化为“看”与“被看”的现场关系。书籍的存在恰恰让喧嚣的人群拥有静心共读的可能,而书店的阅读空间也在光影穿梭中映射了文学的精神,活动现场对话与聆听间是无声的默契。每一位参与者的文化记忆旋即跳跃出来。相信文化沙龙的良性发展能助推大众阅读迈入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詹福瑞.大众阅读与经典的边缘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21-135

[责任编辑:房家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