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白石艺术 铁笔生花——易上元的石刻人生

2022-04-20 10:12:12    来源:一线聚焦    访问:    

杨 荣(湖南湘潭)

在石上刻字刻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数千年来,一直是拜师学艺,口口相授,心手相传。

建国七十多年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变革、时代求新,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工具换代、科技创新,因而推动了机械石雕石刻行业的蓬勃发展,其理念之新、手法之奇,真可谓层出不穷。而传承古法、延续古韵的手工碑刻行业却在轰鸣不已的隆隆噪声中黯然失色,几乎淡出了历史舞台。易上元先生对此却是情有独钟,自学自悟,栉风沐雨,坚持不懈。如今,年逾八旬仍是初心不改,石耕不辍,硕果累累。一錾一锤,铁笔独秀了四十来个冬夏,成为了湘潭石刻类非遗传承人。一琢一磨,铁笔生花奉献了二十多个春秋,主题明确在齐白石故居附近,建起了全国唯一一座白石艺术石刻博物馆。

易上元老师

易上元祖居湘潭县白石镇湖田村,与世界文化名人艺术大师齐白石故居互傍于107国道,东西相守,两两相望。父亲也曾做过石匠,经常向他讲述星斗塘的故事,白石老人芝木匠的传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小就喜欢上了书画。读初中时,他写的字在校便首屈一指,得到了老师的夸赞,赢得了同学的羡慕,而他从不骄傲,勤学苦练,精益求精。1958年曾为前进食堂写招牌填到进字时,觉得进字的走之写得别扭,便走下梯子,又在家里练了整个下午,最后才定稿上墙。

齐白石故居

机缘巧合,1983年他担任湘潭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参与了彭德怀元帅故居的修复工作。当时,邀请了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建设的石工谢笏廷来镌刻邓小平所题“彭德怀同志故居”匾额和准备大门两旁的标识和广艺。易上元1965年调入湘潭县农村文艺宣传队,不会演戏,但书法在机关则小有名气,收获了写得又快又好的赞誉,因此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很多书法艺术作品。这次主持维修,在众多匠人中,他对年过七旬的谢师傅的刻石情有独钟。反复观察老石匠精雕细刻的动作,揣摩出那一锤一挪錾的道理,引得他怦然心动,便向师傅提出请暂停镌刻标识。老石匠脸上写满疑问,是不是我刻的你不满意?不是,是我想试刻这块标识,工钱照算给你,但要借您的工具。谢老从他信心十足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自然应允。三天两晚,居然雕琢出他人生第一件实验作品,得到了老石匠的称赞:易上元老师,你刻的是我最怕刻的仿宋字,可是你刻得好,我看你修正时的架势是个左撇子,你右手掌錾如同执笔,那得心应手的功夫,刻出的东西不像个生手。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从此,与石刻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一心一意扑在石刻石雕上。第一件正式作品是为胡耀邦总书记题“邵东县图书馆”刻石。先后为芙蓉学校、云龙中学、中路铺中学、石潭中心小学,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县人大、市图书馆等单位刻招牌以及公园、私邸镌刻联语。

易上元最早翻刻的艺术作品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他曾想古人创作的能品、神品无数,总是镌刻古人的作品,一定是没完没了、没个尽头,而且还刻不出自己的风格,刻不出大师的棱角,左筛右选、翻来复去,最后选定刻白石诗句,统一尺寸是高1米,宽30厘米,制出拓片来,可分偶数装裱欣赏。

易上元石刻作品

为了重塑白石艺术,再现其书法风骨,再展其画作风采,易上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心得技法。那就是在雕刻过程中必须遵循眼到、手到、神到的原则,镌刻时要角度准、执錾正、力道匀。每一幅作品在镌刻之前,必须把文字和图案准确地描绘在石板上,然后将铁笔瞄准线条,借助铁锤的撞击力量,依次镌刻成形。一笔一画,看似简单,想着容易,实则最是考验匠人的悟性和技法。滴水穿石,决不能是一蹴而就。大道辅成,绝不会是一日之功。易上元日积月累,技法逐渐炉火纯青。通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刻出40篇,集中在市博物馆展出。继而刻印,最后镌刻白石画作。

以上图片,有许多是毛泽东的诗词,也是由齐白石书写,再由易上元老师模刻创作的。

追求技法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日本著名漆艺家赤木明登曾经在《漆涂师物语》中说过:“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根据必要的情况,随机应变地运用必要的技术。只有掌握了毫不知足、充满活力的技术,才能制造出有魅力的物品。”易上元正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娴熟于手、了然于心的技法来再现白石老人的艺术风范。他雕刻的作品可谓匠心独具,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不同的色彩能够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应。从视觉的角度来讲,会产生远近、华美与质朴等认识;从感觉的角度上说会产生轻重、温暖和寒冷等效应。易上元从颜色、硬度、经济等方面反复斟酌,最终选择了有数千年开采历史的天马山青石为主要载体。青石的颜色黛绿,属大理石范畴,他以为:选用大理石之首的上乘质地,细腻光滑,色调含蓄稳重,能够让人真正摆脱浮躁,静下心来,悟出妙品的空灵、逸品的禅意,让观赏者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愉悦。

易上元搜寻白石老人的作品,得到的都不是真迹,很多都是印刷品,或者是影印件。要想真正领会作品的特点和精髓,必须是反复品赏,反复阅读,反复领悟,掌握作品的神韵。还要搜寻各种相关资料来印证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当他对作品了如指掌、熟记于心,开始描绘时,原作准确无误的点、线、面便成竹在胸,呼之欲出。这时,他便欣然提笔,将书画精准严谨地描绘在石板上。使其完善无缺。他镌刻的白石老人书写的毛泽东填词《沁园春·雪》和白石老人送给毛主席的《苍鹰图》就是最好的例证。

易上元有六十多年深厚的书法底蕴,对于线条艺术表现力的追求,时时抱着一种朝圣的姿态,力争尽善尽美、完美无瑕。书法如此,镌刻也是如此。尤其更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苍劲。根据《满江红》,易上元在石板上镌刻的线条,长线婉转,圆线矫健。横仄竖斜,外拙内巧。线连气,气连韵,韵气相连,绵延不断。颜筋隐隐,柳骨铮铮,正如元代赫经在《岱史》中所述:“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易上元刻石最高端的阶段是刻齐白石的画,画面不外黑白灰三色,刻画如同刻字,就是刻黑,黑色石头刻出的作品与纸上的正好相反,唯独灰色俱中。石刻,灰色全靠点来表达,分疏、密、粗、细的点来表示。如果其中可看出线条的,再在点中刻出流畅的线条,如果灰色成片,又可看出画家的笔划,则在划划之间留黑示白,然后将黑刻成模糊,以示浸润之自然,这才是精到之处。当然纸画还是纸上之画,石刻是刻石,其中有再创作的艺术。枯笔的点,即錾即成,其中就省略了不少的笔划,也没大笔一挥的流畅洒脱,但刻出的石艺都有另一种自然洒脱。

易上元的石刻作品曾在市博物馆展出时,湘潭特级教师李寿冈先生曾挥毫赞赏易上元之石刻艺术:铁笔湘潭易上元,齐公真迹见精魂。

人生之路漫漫,石刻之路潺潺,只有不断琢磨,不断求索,才能独辟蹊径,水到渠成。易上元的镌刻有书法家独到的审美情趣的加持,他跳出江湖石匠的羁绊,成为了独秀于林真正的石刻艺术家。他的錾子成了他手中的铁笔,总是大胆落起,小心收拾。一丝不苟,并且反复修正。他的办法是刻完了一幅作品,便将其制成拓片,通过仔细对比分析,有不到之处,再补充完善。刻成的书画作品,由一件可以制拓成无数件拓片,供喜爱者欣赏和珍藏,这是石刻艺术家的另一种乐趣。

易上元从事石刻已有40来年,已经和石头对话近半个世纪。他觉得石头有灵性,石头会说话。无论什么石头,易上元只要瞄上一眼,触摸一下,沧桑的轮回,铮铮的棱角便了然于心。因此始终抱着一个不渝的信念——“服务人民大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一件最喜欢做的事”。为白石老人书法绘画艺术的传承传播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这是遗传基因、地域环境赋予他的宿命,也是璀灿文化、伟大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湘潭在线、《湘潭风物志》等多家媒体先后以《白石故里,铁笔精雕》《白石故里的石刻博物馆》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他创作的作品火了起来,获得了人们的追捧,赢得了社会的认可,除自己陈列展出外,有的收藏在藏家的高阁,有的点缀在美丽的乡村,有的缤纷在石刻的世界。

杨 荣: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湘潭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李慧芳]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