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镇政府驻地有一条河流流淌而过,叫李家河,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时候有姓李的家族沿河畔而居,于是李家河也是村子名称。在河长制工作中,李家河的神秘面庞被清晰地描述——发源于栏柯山麓南梁一带,自北向南流去,贯穿三岔镇中部地区。沿流纳入松山沟、虎庙沟、瓦瓮河等溪水,至董家川石堡河。河长27.7千米,流域面积142平方千米,平均流量0.19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0.06亿立方米。
借着早春时光,工作不是太忙,自己和分管河长制的武装部长李开广经常巡河,沿着瓦瓮河、李家河、宝塔沟、胡家沟等区域,留下了一串串工作足迹。借此,归纳为三岔河长制的一些有益做法,供大家参考指导。
压实管理责任、创新方法抓落实。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道管理责任制,县委常委高延清为县级河长、镇党委书记李广爱为镇级河长、人武部长李开广为河段长以及8名科级领导为区域河长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完全覆盖了李家河流域。其中瓦瓮河、三岔村、李家河、宁家河区域人员居住密集,于是每次巡河,步行几公里,检查了河道,也锻炼瘦身,也就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刻在脑海里回想,李家河,应该也就是三岔镇的母亲河,她贯穿三条亘古的山梁,哺育了三岔勤劳朴实的8200名父老乡亲。在具体管理中,镇上结合实际实施“三色管理”,最危险的区域,每天都要巡察,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开广部长和某果业负责人义正辞严的谈话,最后整改通知书下达后,企业负责人慌愧的眼神。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每逢例会,开广部长都会在会上反馈李家河流域,发现的问题,每一个河段都被反馈到具体的河长,提醒着沿河居住的几个村子,要保护好日夜不息的这条河流。三岔派出所、卫生院、三岔村委、林场、供电所等干部职工,多次组织人员捡拾、打捞河道垃圾,街道居民的生活废水都被集中收纳,进入处理站统一处理,然后达标排放。当地人口中的“红专公社田园综合体”,每天下午都有村民和干部散步走路,偶尔也有路过的游客,从他们“啧啧”的赞叹声中,从河道里咕咕喘息的流淌声,从一行行大白鹭觅食嬉戏的身影中,我读懂了李家河的含义。人人都是保洁员,人人都是宣传员,口口相传就是最好的宣传。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当然应该义不容辞。三岔村村规民约就明确了河长制内容,“禁止往河道排放垃圾包括农业废弃物,违者罚款50到500元”。
加大问题排查,深入研判整治。副镇长白银茹,是三岔村的包片领导,由于检查较多,小广场、河道、浮桥等,都是她经常活动的区域,遇到垃圾就捡是她自然而然的习惯。按照河长制管理办法,通过村自查、镇核查,河长带队巡河等方式对镇域河流及附近沿岸各处进行逐一排查,建立问题8台账,先后下发真嘎通知书12份,全部整改到位。相关河流领域组长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巡河工作,记录工作日志,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整改解决,或通知相关人员研究整治方案,限时完成整治工作。在整治过程中,镇长杨玉亭也多次到现场助威,给相关责任单位打招呼、下指标、提要求,“谁污染了河流就找谁的麻烦”是他对河流保护的口头禅。
转眼间,来三岔已经快两年,看过三岔的风,三岔的雨,唯有春天冰雪消融、河面冒着热气、微波荡漾的荷花池让人心醉不归。
文字:刘涛
编辑:刘文峰
审核:梁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