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书记们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我们有第一书记,而乡村振兴我们又迎来了“振兴书记”。在四川的仁寿县,该县为了保障乡村振兴在基层取得阶段性胜利,赢得最终的成功,通过大范围的遴选,产生了1448名优秀党员干部、乡贤,采取挂职、专职、兼职方式,到乡镇、村担任“振兴书记”,充实基层力量,助力乡村振兴。1448,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其背后是组织在选拔上的费心尽力,更是体现出基层在乡村振兴上的人才匮乏和严峻形势。
提出乡村振兴,这是一个简单的要求,但是要想将乡村达到振兴的局面,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从古至今,城市的发展历来就远超乡村,一方面是城市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加能够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乡村的地理环境和偏远程度,决定了很多的项目难以扎根,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就让我们的更多发展机会留在了城市。乡村,的确有着它的优势,而如何将其发挥到最佳,这就是我们振兴的关键,也是我们“振兴书记”需要做到的首要条件。
“振兴书记”,我们需要的是能力开拓局面。乡村的发展,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源自墨守成规的制约。作为我们的“振兴书记”,我们需要的打破这个传统的模式,要用全新的理念来开展振兴工作。开拓局面,需要的不单单是组织的支持和信任,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打破固有模式的桎梏,让一些创新的工作方式进入到乡村,让城市不再是大家眼中的香饽饽,而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乡村来体验生活,来参与振兴的战役。
“振兴书记”,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坚持长久。一天,或许一个月,很多的“振兴书记”们能够坚持,但是要一辈子扎根基层,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毕竟城市的繁华更加能够吸引大众,城市的舒适更加能够留住人心。为何塞罕坝能够成为大家口中的经典,这就是因为一代代塞罕坝人的坚持。故而,我们的“振兴书记”也同样需要拿出这样一份决心和耐心,让自己的奉献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让自己的默默付出书写在振兴的史册上。(吕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