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流量”缩水有沉淀的作品才能浮出水面
《沙海》中沙漠实景,据说剧组实地拍摄了两个月。刨去流沙,才得金子。
【国剧观察】
最近,南派三叔作品改编的网络剧《沙海》已经播出到后期。在2015年网络剧《盗墓笔记》播出的时候,围绕着“大IP”这个概念的讨论还处在上升期。次年,《盗墓笔记》系列前传《老九门》上星播出,鉴于此前《盗墓笔记》的水平,观众对《老九门》或许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反响平平,到了今年的《沙海》,这个系列才貌似出现转机,评分也在南派三叔作品里是最高的,是IP之外的功力起作用了吗?
刨去明星光环识别演员,沙尽始得金
即便使用“大IP”这个概念,影视剧行业也并未将目标受众单一锁定在原著作品的读者身上,而只是希望利用原著作品在前期积累下来的大量读者群体保证基本盘,再在这个基础上开疆辟土。正因如此,也衍生出两个很难回避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由于影视行业与出版行业面对的相关政策规定不同,影视剧几乎无法原封不动地按照小说翻拍,且原著由于写作风格、题材、篇幅、作者个人风格等因素,未必完全适应影视化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改编”是必经之路。原著所积累起的读者群体既是观众,又是裁判员,评价影视改编的标准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是否忠于原著,凡是忠于原著的就容易获得偏高的评价,反之则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其次,“大IP”因为题材热度高,往往更容易吸引到人气更高的明星加盟。为了扩大影视剧的受众,制作单位也更倾向于选用人气更高的明星。但这种双选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影视剧会有表演,因为毕竟不是所有明星都是演员。明星有人气不可否认,但人气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在镜头前通过表演诠释人物。
上述两个问题导致网络剧《盗墓笔记》和《老九门》有话题、有网络热度,但质量并不过关,除了网络剧制作起步晚、处在探索阶段的客观原因外,没有人物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到了网络剧《沙海》,国产网络剧制作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在制作方面有了一定积累,加上这两年资本退潮,明星“流量”缩水,许多有沉淀的演员逐渐浮出水面。观众在被兑水的各种影视剧搞坏了胃口之后,也逐渐学会冷静下来,从明星的光环下识别演员,在对人物的预设下发现表演。《沙海》中秦昊饰演的吴邪虽然是男二号,但在诠释这个人物方面还是把握住了角色的精髓,在气质上贴近人物,同时又能表现出人物曾经经历过的伤心过往,唤起了“《盗墓笔记》迷”们的共情,为网络剧赢得了一部分口碑。
多线叙事考验编剧功夫,是表演之外的功力
《盗墓笔记》系列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写作历时时间长,过长的战线使得故事在逻辑和构成上存在许多纰漏,在很多地方是存在硬伤的,对编剧的考验并不小。好在《沙海》原著粉丝中,许多已不记得这部2013年初次出版的小说写了什么了,对“忠于原著”的要求并不高,故事大致能够自圆其说,演出小说人物的精气神就行,要求并不严苛。
《沙海》在改编方面并没有太过天马行空、肆意妄为,没有出现“上交给国家”那种在网络语境中的“魔改”。但在排除血腥恐怖场景之余制造戏剧效果方面,网络剧还是有待加强。
五十四集的网络剧采用三种视角齐头并进的模式,以校园为背景的人物成长、以沙漠为场景的探索冒险,和以医院、新月饭店为主要场景的恋情及家族前尘过往,节奏轻快地开场之后,三条线索在齐头并进发展的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拖沓,与推进剧情、展示人物无关的冗杂剧情偏多,在三条线索尚未展现出彼此之间的紧密关联之前,除了部分被角色、演员所吸引的观众,很难对非“入迷型”观众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多线叙事如果不能在最后形成草蛇灰线、埋伏千里的局面,那么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筛子,到处都是逻辑漏洞。电视剧有表演是锦上添花,关键还是看编剧功力,故事不扎实,那些念旧和深情都是沙海中的海市蜃楼,风一吹就散了。
□戴桃疆(剧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