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这堂课才知道,骗子的花样比菜市场的菜还多!”7月6日,邦泰天誉小区的反诈公益课上,66岁的李大娘拿着宣传手册说道。普法志愿者用鲜活案例拆解诈骗套路,这句“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口诀,已成为听课居民的口头禅。这场活动是全省100个依法治理示范试点小区之一、东兴区唯一试点邦泰天誉的治理实践,也是西林街道崇元社区党建引领下“温馨治理+智慧赋能+法治保障”基层治理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温馨治理:党建凝聚温情力量
早上8点,网格员凌林已经穿梭在邦泰天誉的楼栋间。下楼买菜的居民朝她打招呼“小凌,这么早啊?”,凌林微笑着回应道:“张叔叔早!马上要去商铺检查下灭火器。”凌林笑着回应。这位被居民们亲切称为“活地图”的网格员,对小区里的大小事情、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于心,翻开她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新一天的任务:3栋消防通道被纸板堵住、6栋独居老人燃气阀需检查、商铺灭火器压力待核查......这些关乎于居民安全的日常工作,正是崇元社区"温馨治理"的毛细血管。
崇元社区将辖区划分为4个网格,由4名专职网格员依托“人熟 + 地熟”优势,联动物业保安、党员骨干组建群防群治队伍,织就一张“温情网”。夏日炎炎,凌林入户帮一位独居老人检查燃气阀时,老人拉着她的手说:“小凌,要不是你经常都来看看,我这记性差,真可能忘了关阀门。”凌林边检查燃气阀边回:“陈奶奶您放心,有什么事就跟我或者物业打电话。”除了日常巡查,这张“网”还接住了不少“烦心事”。今年以来,凌林已联合民警劝止2起违规搭建,多次清理消防通道堵塞、入户解决居民难题等。夏季高温天里,走访商铺检查消防设施,入户提醒独居老人注意燃气安全。“不是简单‘管’,是帮居民解决难处。”凌林说。种“嵌入式”服务让她化解了多起小区纠纷——两户邻居因水管漏水发生冲突,她带物业师傅上门修理,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这样的“温馨”延伸到矛盾调解的方方面面。“有次两户人家为宠物粪便污染吵到要报警,我们请法律志愿者讲《民法典》相邻权规定,再让养犬业主看文明养犬宣传片,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调解室成员回忆道。这是由司法局牵头,崇元社区联合邦泰物业在小区设立的“温馨调解室”日常工作的缩影——这个由热心居民、社区干部、法律志愿者组成的调解团队,像“减压阀”一样化解着邻里间的摩擦。从类似的宠物纠纷,到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争执,再到业主与物业的服务争议,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40余起矛盾,让小区里的“烦心事”在情理与规则的平衡中得到妥善解决。
更深远的改变在于“共建共治”理念的落地。社区党建联盟联动综合执法、公安、业主及物业党支部,搭建“线上微信群+线下意见箱”双渠道民意征集平台。针对邦泰天誉&颐和上院小区业主提出的17项问题,各方合力解决了14项重点需求:消防通道加装监控、宠物粪便箱全覆盖、电动车停车规范......居民王女士坦言:“以前觉得小区事'说了也白说',现在提的意见真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改善。”
智慧赋能:党建推动科技守护
“滴——”邦泰天誉小区南门,业主刷脸通过智能门禁的同时,监控室屏幕已同步显示人员信息。这套连接所有大门、单元门的智慧门禁系统,与遍布公共区域的高清摄像头组成“智慧大脑”,24小时守护着2000余户居民的安全。这一“智慧大脑”的建设,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与推动,社区党组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智慧系统的引入提供了支持。
在小区监控中心,消防主机的红灯突然闪烁——5栋地下室的烟感探测器触发了报警。物业安保队长立即通过对讲机调度:“马上到5栋地下室核查!”不到两分钟,巡逻队员传回画面,是业主丢弃的烟头引燃了纸箱,已及时扑灭。“以前靠人巡逻,现在智能系统提前预警,加上‘3分钟响应机制’,隐患处置效率至少提升3倍。”物业安保队长指着屏幕上的消防器材储备清单说。物业仓库里的消防服、灭火毯、急救包等装备,随时能配合智慧系统应对突发情况。
科技的力量更体现在治理效能的跃升。社区整合公安天网与物业监控资源,智能摄像头不仅能抓拍高空坠物隐患,还能识别消防通道占道、宠物随地便溺等问题。“过去这类问题要等居民投诉才知道,现在系统自动‘派单’,网格员现场处置,部门限时督办,10余起宠物扰民、设施损坏纠纷都这么高效解决了。”小区党员张家银说。这种“科技+人工”的双重保障,让智慧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法治护航:党建引领文明涵养
邦泰天誉小区常面向居民组织普法活动,就在上个月的安全生产月,在广场上组织了“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热闹非凡。居民围着“法律知识大转盘”抢答,答对的人捧着赢得的小奖品笑开了花;另一边,区司法局的法律服务志愿者则用“楼上漏水淹了楼下该赔多少”的案例,讲解相邻关系法律条款;物业工作人员则手把手教大家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一位大妈练完直说:“以前见了灭火器就发怵,现在敢上手了!”
这场活动是崇元社区法治服务的缩影。小区“法治服务站”里,线上还开通了24小时法律咨询通道,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坐班。法治的渗透更在日常。电梯里的公益广告循环播放《民法典》小动画,法治宣传橱窗里贴着“关爱儿童成长 法律守护未来”的法律条例,小区草坪摆放印有法治标语的石头,社区党组织联合司法局设计的 “普法阵地”。“以前邻居吵架就靠嗓门大,现在会说‘我们找调解室,按法律来讲理’。”居民赵先生的话,道出了法治意识的悄然提升。
社区联合区司法局、西林街道开展的“法治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始终以党组织为核心,通过电梯公益广告、送法治春联、法律知识大转盘、发放普法产品等“可看、可学、可带走”的方式,普及《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邦泰天誉小区居民周先生表示:“作为小区里的一员,我觉得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还有应急自救、反诈这些实用内容,我们对法律的了解更深了,安全防范的意识也提高了不少。”
从温馨调解化解家长里短,到智慧系统守护万家灯火,再到法治精神浸润社区肌理,东兴区的基层治理创新,始终锚定“居民需求”这个圆心。当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串联起多方力量,当科技赋能的“加速器”提升治理效能,当法治保障的“压舱石”筑牢社会根基,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画卷,正在东兴区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