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凸显。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孝助老"实践团深入绍兴市和嘉兴市基层社区,通过"社区+高校服务"模式,为这一特殊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
澜海社区:政策到家门,巧手连亲情
在盖北镇澜海社区,20余位老人参加了"医保相伴"主题活动。志愿者们采用"一对一"辅导方式,耐心讲解电子医保凭证的使用方法。"您看,点开这个界面就能查询余额",大学生小王手把手教72岁的李大爷操作手机。活动现场,老人们还兴致勃勃地参与了香囊制作,将艾叶、薄荷等药材细心装入绣花布袋中。"我要多做几个,给孙子孙女都带上",张阿姨笑着说。这种将政策宣传与手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梁湖街道:倾听解心结,服务暖人心
梁湖街道的座谈会上,11位老人分享了在城市生活的点滴。65岁的王阿姨坦言:"社区活动让我认识了新朋友。"实践团了解知,街道社推出了"4元爱心餐"、送餐上门等服务,并开放了配备齐全的老年活动室。活动结束后,老人们围坐一起制作香囊,欢声笑语中,初来乍到的生疏感渐渐消散。"这样的活动要多办",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让老人们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桐乡探访:多路探需求,巧思破鸿沟
在桐乡市梧桐街道东兴社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孝助老”实践团通过政策科普、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聚焦随迁老人的生活现状与社区服务。团队成员向居民细致讲解政策,发放问卷挖掘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需求,并送上暖心礼品传递关怀。采访社区居家养老负责人卜丹慧时,团队了解到如何用戏剧表演等特色去活动丰富老人生活,但也发现了“数字鸿沟”“文化适应”等深层次问题。此次调研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城乡流动背景下养老问题的认知,更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实证支持,助力破解“老漂族”的社会融入难题。
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既需要政策保障,更离不开人文关怀。高校与社区的联动模式,不仅为老人提供了切实帮助,也为构建包容性社会提供了新思路。当政策落地有了温度,当陌生城市有了温情,"老有所养"才能真正升华为"老有归属"。这既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答题,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所属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队名称: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赴浙江省杭绍甬嘉“以孝助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撰稿:王鹤悠
摄影:罗维希、金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