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数织田畴,岗续华章——小岗村数字农业实践探索

2025-07-15 14:18:55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但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7月9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实践gogogo队在吴军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通过实地走访蒸谷米全产业链基地、农特产品电商展示厅及匠心葡萄园,系统调研数字农业推广现状,探寻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智耕未来:数据流唤醒沉睡土地

实践团队首先走进蒸谷米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在基地技术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认真察看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捕捉的土壤墒情与作物生长数据,现场观摩无人机编队化身“数字农夫”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的全过程。队员们驻足“云上农田”系统终端前,仔细查看屏幕上跳动的各项数据,直观了解到该系统让水稻亩产提升15%的实际成效。当技术员操作演示每批米的“身份证”溯源系统时,团队成员清晰看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信息,深刻感悟到数字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新生机,也更加理解了科技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深层意义——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赋能”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在蒸谷米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调研

链动四方:电商引擎激活品牌价值

实践团队还走进小岗村农特产品电商展示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重点参观了数字营销运营区。展厅的社群团购区内,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扫码体验产品溯源功能。从种植地块的土壤检测报告到采收后的加工质检记录,每一项详细信息都清晰可查,切实增强了对农产品品质的信任度。队员们结合所见所闻,深刻认识到数字技术正打破地域限制,通过精准对接供需重构农产品价值链条。这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让队员们对科技如何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有了更鲜活具体的认知。从品质溯源到品牌溢价,从流量转化到农民增收,数字农业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新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小岗村农产品的推广模式

技耕困局:葡萄园里的成本平衡探索

实践团队最后来到匠心葡萄园,在负责人的引导下实地察看园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与转型探索情况。匠心葡萄园里的水培自动化滴灌系统和物理生物除虫技术让团队成员感受到科技魅力,但数字化背后却面临着数字装备亩均投入过大,葡萄采摘无法机械化,收获季雇佣“高投入+高人力”等压力。目前,园区正积极探索破局路径:一方面拓展“线下直供+线上电商”销售渠道,同时通过直播带货对接高端消费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另一方面试种早熟、耐运输的新品种,降低采摘与物流成本。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数字农业的推广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需要结合产业特点找到“技术适配性”与“经济可行性”的平衡点。这种在挑战中积极探索的实践,也为数字技术下沉到中小农户提供了宝贵的基层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葡萄基地与相关产业负责人了解情况

破局之道:寻找技术与土地的共生密码

此次小岗村之行,队员们对数字农业的发展有了全景式认知。从“大包干”的敢闯敢试,到“大数据”的勇毅探索,小岗村的实践印证着同一个真理:农业变革既要仰望科技的星空,更要扎根土地的实际。数字农业的突围之路,不在于技术的“高大上”,而在于构建“技术适配、成本可控、农户可及”的可持续模式。正如那些在田间地头交织的数据流与汗水,小岗村正在书写的正是技术与土地共生、创新与现实平衡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路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队员们表示,未来将会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实际地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切身投入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实践gogogo队与小岗村葡萄基地产业负责人的合影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