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千方爱心学校赴六安市叶集区支教团队,为当地百余名儿童构建"知识-精神-心灵"三维成长课堂。手工课启迪创意思维,红色阅读厚植家国情怀,心理教育培育健康人格,三重教育脉络如交响乐章般在暑期课堂中奏响。团队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成长体验,为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巧手筑基——知识启蒙
手工课在林梦怡老师设计的"创意表达赛"中拉开序幕。被选中的小演员上台,老师轻声告知题目后,只见他双臂舒展上下起伏,如同振翅欲飞的雏鹰。"是飞机!""不对,是风筝!"台下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教室瞬间化作欢乐的海洋。当谜底"信鸽"揭晓时,恍然大悟的惊叹与笑声交织回荡。
在跃动的气氛中,林老师开启书签制作教学。三角书签看似简单却蕴含几何奥秘:"对折时边线要对齐,这就是数学中的轴对称。"孩子们屏息凝神,用尺子精确测量折痕。进阶的夹页书签更考验耐心——薄薄的彩纸需经七次折叠才能成型。一个男孩反复调整角度,突然兴奋地举起作品:"老师快看!我的书签像不像航天飞机的机翼?"当五颜六色的书签在课本间"安家落户",孩子们交换作品时的雀跃眼神,映照着创意的星火已被点燃。
书香铸魂——精神传承
红色名著阅读课上,李晨希老师带来《红岩》:“这本被鲜血染红的书,作者曾在监狱里用指甲在墙上刻诗句……”她轻柔又庄重地讲述,教室立刻安静,孩子们的目光全聚焦在那本饱经沧桑的书上。
投影仪亮起书中英雄画像,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惊叹。老师用生动语言讲起感人故事:狱中革命者的机智勇敢、面对酷刑的宁死不屈……听到动人处,孩子们眼眶湿润,有的悄悄擦眼泪。
课后,孩子们围着老师不愿走,争相问英雄故事,稚嫩脸庞写满敬佩。
心灵赋能——人格培育
“同学们,感到难过时该怎么办?”心理课上,张静怡老师温柔提问,开启情绪管理讨论。教室瞬间热闹,孩子们七嘴八舌分享起自己的“小妙招”。
张老师用情景剧展示“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两招:“不开心时数数手指、想想开心事。”她引导道:“闭眼回想最开心的事……”孩子们乖乖照做,没多久,教室里笑声此起彼伏。
为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张老师带大家做趣味测试。“和好朋友在公园玩,会选……”屏幕上的选择题各对应分数,孩子们认真思考后纷纷举手选择。测试结束,张老师教大家算分,细细解释不同分数段的心理状态。
在五天的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们表示:当创意遇见童心,当历史照进现实,当烦恼化作成长,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据了解,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千方爱心学校赴六安叶集区支教团队将继续深化特色课程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当地孩子们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 葛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