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4日召开的全省残联宣传文体工作会议上,新化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自康以《凝心聚力创新突破 谱写残疾人文体事业友好友善新篇章》为题作典型经验发言,系统介绍了新化县以文化润心、体育强基、机制赋能、宣传增效为核心的全链条助残模式,获得与会领导与同仁高度评价。
近年来,新化县残联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创新打造“文化惠残”品牌,通过构建多元文化阵地、搭建风采展示舞台、夯实竞技体育基础、创新群众体育形式等举措,推动残疾人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文化方面,创新构建“非遗助残+艺术普惠”文化服务体系,成立残疾人艺术团,吸纳特殊艺术人才50余人,与专业演艺公司合作开展基层巡演36场次,惠及群众超6000人。结合“非遗助残”计划,组织开展湘绣、木雕、书法、红茶等非遗培训多期,覆盖3000余户家庭。打造3个文化基地,举办书香阅读、励志演讲等品牌活动,涌现出轮椅歌者吴成超、“中国趴书第一人”杨文彪、温馨家园轮椅团舞等典型人物、团体,提升了残疾人的社会关注度。
在体育方面,建设全省首个县级残疾人举重训练基地,创新“体医融合”模式,联合医疗机构为运动员定制康复训练方案。在湖南省11届残运会上摘得11金7银3铜。群众体育同样亮点纷呈,在湖南省残疾人云动会上,县残联组织万人线上健身打卡获“最佳组织奖”,社区轮椅健身操、亲子马拉松等活动参与度创新高,县残联蝉联全市气排球比赛冠军。
在机制保障方面,通过“财政+社会+市场”三位一体支持体系,5年筹集文体资金240万元,培育5家助残社会组织,建立文艺导师库和人才档案库。创新“公益商演反哺”模式,推动残疾人艺术团市场化运营。实施“星火计划”培养69名基层文艺骨干,将特殊人才纳入“新化工匠”工程,与专业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在宣传方面,全年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刊发助残报道269篇,《学习强国》《央广网》《新湖南》等平台多次次推介新化经验。通过“励志宣讲进机关”“特殊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立体化传播残疾人励志故事,为创建残疾人友好型社会注入正能量。
新化县残联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深化文体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数字化助残新路径,让更多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此次经验分享为全省残疾人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化样本”,彰显了新化残联组织在新时代的担当与智慧。
供稿 | 孙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