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全市残联工作会议上北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燕燕做了科技助残经验交流,近年,北塔区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助残事业的新路径,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提早助:预防为主,科技先行 开展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的三级预防。利用现代医疗与基因检测技术开展孕期筛查。邀请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学遗传科主任彭锦萍分别到茶元头、状元洲街道开展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三级预防讲座,利用先进的基因检测设备,无创DNA,等技术成功检测出多名孕妇腹中胎儿存在某种先天性遗传疾病的风险。用茶元头一对残疾夫妇依靠现代医学技术培育聪明、健康、活泼后代的典型在文化助残活动中现身说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积极在全社会倡导科学育儿理念。编印了《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和《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和育儿方式。连续三年各村、社区在残疾预防日邀请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雷巧容等育儿专家举办讲座150场次。广大家长树立了科学的育儿理念,克服侥幸疏忽、讳疾忌医等心理障碍,做到儿童发育偏异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2024年,全区在各类康复机构接受康复的儿童83名,比三年前翻了三倍。系统推进残疾预防。运用电子血压计、骨密度智能测试仪等设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致残疾病筛查活动。陈家镇医院的家庭医生利用电子血压计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健康管理平台。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平台会自动发出预警,医护人员便会及时联系居民,提供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建议。 为了深入研究致病机理,与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合作,开展心脑血管疾病与生活方式关联的研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于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一系列科普短视频,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这些措施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成人残疾的发生率。
——及时助:精准康复,科技助力 提升干预治疗技术。北塔区启点康复机构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技术,为自闭症儿童制定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智能教学设备,受训儿童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认知训练和社交互动练习。经过努力,进步明显。 对于焦虑忧郁的中小学生,北塔区医教康融合基地联合宝庆精神病医院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实时监测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学生情绪出现波动时,调整干预方案。 北塔区积极开展医教康融合工作,建立了基地,目前配置了全市最先进的AI心理测试仪、AI语言康复仪等用于儿童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的筛查和干预,综合运用医疗手段、康复手段、教育手段,促进残疾儿童康复和发展。与定点康医院一道,坚持“四进”——档案进脑海、训练进生活、医生进学校、方法进家庭,创新儿童康复工作理念。加强康复机构科技设备建设,如拟在区内康复机构配置人形机器人,推动崇高事业走高端,民生事业入民心。辅具适配科技升级。用智能驾驶技术提升电动轮椅自动化;利用高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增强听力功能;借助机器人技术提供生活照料便利。申请省、市支持,开展高端智能电动轮椅配置试点。
——长远助:科技扶持就业创业 北塔区做好“四引”文章,思想引领、典型引路、技术引进、政策引导,积极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技术引进作为关键措施。残疾人刘光辉创办的光辉塑业厂原本是一家传统的手工制品企业。在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后,企业购置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听力残疾人小刘能够精准地操作设备,日产桶装水瓶盖10万只,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的订单量不断增加,实现年收入三十万元以上。 强霖海杨梅种植基地是全市最大的杨梅种植基地和北塔区残疾人创业基地,去年8月,在市农学会支持下,开展新型农机具技术培训,残疾人利用新型农机实现除草、中耕自动化。去年9月与启航技术培训学校开展无人机技术培训,今年打算组织13名残疾人参加民航局的考证培训,鼓励残疾人利用无人机技术涉足“低空”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合力助:多方协作,科技引领 加强组织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科技部门牵头,多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农业部门推广新型农机和种养技术,提高残疾人农业生产效率和收入,并帮助开拓市场。卫健部门利用先进诊疗与康复技术,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提升儿童、成人康复水平。发改、商务部门引导残疾人参与数字经济,开发适合的就业新业态。人社、教育部门加强残疾人教育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助其更好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