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化青少年环保意识,内江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辖区各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校园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知识宣讲、互动实践、家庭联动等形式,为学生播撒环保理念的种子,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校园生活“新常态”。
01 专业力量进校园,主导知识普及 由执法人员担任讲师,结合《内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生动案例和趣味动画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四类垃圾的区分标准及投放要求。通过“垃圾去哪儿”专题片展示区内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全流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分类对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深远影响。
02 寓教于乐重实践,提升分类技能 设置垃圾分类实践体验区,提供四色垃圾桶模型及各类垃圾卡片,组织学生分组竞赛。例如,“快递盒属于可回收物”“过期药品需投入有害垃圾桶”等生活化场景的模拟投放,让200余名参与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分类技巧。通过“常见垃圾辨识挑战”互动问答,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正确分类,评选出20名“垃圾分类小能手”,发放小礼品300余份,激励学生持续践行分类理念。
03 家校共育践分类,厚植生态理念 以“小手拉大手”机制串联家校生态圈,双路径深化垃圾分类行动。一方面,创新推出“家庭分类打卡行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共制分类计划,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家庭实践,形成“教一子、促一家、带一区”的辐射效应;另一方面,将分类教育嵌入校园常态化体系,打造“教学区角+实践基地+互动展廊”三维生态空间,结合“环保小卫士”阶梯式评选,以趣味实践固化分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