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公布,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了相关举措。此前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监测重点帮扶,托牢民生之底:兜底民生政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所以要做到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重点持续关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等困难群体,做好相应政策实施,重点持续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继续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确保精准帮扶,应保尽保。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为群众解忧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各个民生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库和政策宣传,同时新兴的事物层出不穷可利用新事物创新宣传方式,让民生政策更容易看得懂算得清。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扩大民生服务普惠性,更加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办一些惠民心、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始终做到民生保障为了人民、依靠人成果由人民共享。
扩大就业岗位,夯实民生之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民生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因此完善就业优先相关政策,加大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全力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广大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着力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对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监督加强,对于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还劳动者就业权益。同时对于就业者的民生保障权益也要灵活应对,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适合政策,秉持公平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在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民生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优化办事流程,把握民生之舵:民生政策,贵在可及,要让政策直抵基层,提供更多贴近群众、温暖民心的社会服务,进一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不断健全保障、完善民生制度、优化办事流程,提升经办服务,持续优化高频事项的办理流程及办理方式,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发展群众家门口社区服务。对于高频、重点业务,养老、医保等基本业务,针对问题得出相应解决办法,加快系统完善,推动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还可以延伸服务网点、拓宽服务渠道,联合社会合作伙伴力量,优化社保事项就近办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持续优化相关事项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加有序推进民生保障政策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发展,将民生政策落实到实处,一件一桩桩办好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