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林韵和田·昆仑青壤”青春向党实践团的青年学生们走进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在“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主题陈列中,开启了一场叩问初心、赓续精神的红色寻访。
叩问初心:从“历史窗口”到“精神阵地”
实践团成员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徐逸凡 供图
实践团成员一踏入纪念馆,便被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复原场景所震撼。在工作人员凝练而深刻的介绍中,大家认识到,这里不仅是展现延安时期革命奋斗历程的“历史窗口”,更是激励后人坚守初心的“精神阵地”。团队成员徐逸凡表示:“站在这些实物实景前,仿佛能触摸到那段艰苦卓绝而又热血澎湃的岁月。”
深度对话:三位“红色讲述者”的深情寄语
在沉浸式参观的基础上,实践团与三位不同岗位的纪念馆工作者展开了深度对话,从多维度理解延安精神的当代回响。
馆长杜梅女士从馆藏文物的细节故事谈起,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革命历史的时代意义。她强调:“红色教育要‘活’起来,就要不断挖掘延安精神在青年成长、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当代注解,让红色血脉真正流淌进新时代的脉搏中。”
办公室主任常主任则将林业使命与延安精神紧密相连。他动情地回顾了延安时期垦荒屯田、绿化山川的历史,指出这与北林学子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一脉相承。“希望大家深悟延安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林业科研实践,以青春绘就生态保护与红色传承交融的画卷。”
宣传部部长冯冬梅女士分享了她对讲解工作的深刻理解。“曾有人觉得讲解员只是‘青春饭’,重复劳动,”她说,“但如今,一次成功的讲解足以触动灵魂、引发深思。”她认为,讲好党的十三年延安史,需要长期的积淀与学习,让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直抵人心。
定格与前行:让信念之火照亮未来
实践团成员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 朱宇帆 供图
交流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代表向杜梅馆长及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诚挚谢意。在纪念馆正门前,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光影交错间,定格的是对历史的深切致敬,也凝聚着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前行的信念。
此次参访,让“林韵和田·昆仑青壤”实践团成员在革命圣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延安精神转化为投身林业事业、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动力,让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 徐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