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户网

洞口县人民医院:两万三千余小时志愿服务,浇灌出绚丽文明之花

2025-03-06 12:01:3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3月6日讯(通讯员 龙莉平 刘丽霞 刘牡莲)在洞口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总有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患者的就医之路。他们用无尽的耐心和关爱,编织出一幕幕医患之间的温情故事,成为该院一道动人风景线。

1202412165158969_92.png

建设:从质疑到坚持

这条风景线始建于2023年4月,医院党委牵头“修建”,先后由党委办、党建办、院团委负责日常管理。

建设伊始,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项“工程”。因为要求很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全院职工每人每年利用休息时间志愿服务2天,每天服务6.5个小时。对于工作忙碌而辛苦的医务人员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谁都想在休假时乘机放松一下。果不其然,志愿服务从最初每天数十人,逐渐下降到寥寥数人。

难道就此作罢?当然不会。该院党委重新审视志愿服务制度,从培训、约束、激励等工作环节查找不足,不断优化措施,让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更科学,让职工在服务中更有获得感。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巩固壮大,成为该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032509487853618_92.png

成长:从陌生到热爱

“叮!”一条熟悉的信息又跃入眼帘——“明天8号,准时集合。”在该院后勤党支部的党员管理群,这条信息每月如期而至。

清晨8时,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列队成排。这支队伍里,有人能闭眼画出全院电缆分布图,却要反复练习轮椅推行技巧;有人对中央空调参数倒背如流,却要为记住门诊诊室分布费尽心思。两年前,院党委搭建的志愿服务平台,像一条纽带,把这群埋首在配电房、设备间、仓库里的非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送到了新的阵地,和医护人员一起传递温暖,守护患者健康。

小尹,吉首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就是在这份温情的感召下,加入了志愿者队伍。2024年寒假期间,他陪家人来院就诊,亲身体验到了志愿服务的温暖。于是,他主动报名,成为医院志愿者的一员。他说:“志愿服务让我学会了成长,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两年来,该院3555人次、23053.5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医院这方生与死、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天地,完成了温暖的传递。有人从轮椅区学会了蹲身平视的尊重,有人在自助机前读懂医患沟通的重量。

12034874224422146_92.png

绽放:从点滴到满园

2025年2月22日下午,一封满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了医院,为门诊部拾金不昧的护士徐晚红点赞。这封信,如同一朵绚丽的文明之花,在该院悄然开放。而今,这样的花朵已经花开满园。

医院各科室常态化开展失物招领,候诊椅上落下的背包,挂号窗台下“躺”着的身份证,病区公共卫生间掉落的手机

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用心拾起每一件遗失的物品,用一句句暖心的“问候”,提醒患者保管好随身物品。在医院的好人好事登记簿上书写了200多个暖医故事——肝胆外科医术精湛,服务周到热情;妇科谭珍珍医生,有爱心、有耐心,总是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产科曾玉平医生对患者如同亲人……

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温润的珍珠,镶嵌在医患关系的画卷上。医务人员以精湛医术为基石,用温暖关怀作梁柱,共同铸就了医患信任的丰碑。每一次精准施治的严谨,每一声问诊查房时的叮嘱,每一回危急时刻的守候,每一次茫然无助时的指引,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患者的心田。

[责任编辑:袁通杰]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