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学业(苗族)
一百年前的十月二十八日,鲁迅先生发表了他的名作《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开门见山写道:“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为佳,我以为”。
今天,我要借用鲁迅大师的手笔,引出我拙作的开头,亦可谓“东施效颦”吧。
听说,湘西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羊石田进士第要倒塌了,听说而已,我没到过现场。但我见过未倒的进士第,而且是好多次,破破烂烂地矗立于巫水河岸边的羊石田古村落之中,飞檐翘角,高墙耸立。羊石田古村落前后群峰拱护,一湾巫水环抱,绕村而过,山色青青,碧波荡漾,城步十大全国传统村落之一,是该县最具文脉的一处苗族聚落。
城步羊石进士第外貌 雷学业摄
中秋节前夕,我先后接到城步县丹口镇羊石田村书记陈文庆和进士第户主之一陈培娥女士打来的告急电话,说进士第因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加之受上次台风“摩羯”导致的大风雨影响,其马头墙已出现大裂缝,大槽门已经下塌,无法开启大门,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正屋木柱楼板腐蚀,墙面脱落,门窗腐朽,青苔遍地,已严重面临“寿终正寝”的险境了。说不定就在今晚,待你明朝一觉醒来,它可真就“撒手人寰”了……
羊石田古村落地处巫水河畔中游,距城步县城西北方向28公里,现有村民300余户,人口1300多人,9个自然村民小组,是县内人口较多的村寨之一。村内陈姓苗族占总人口的90%之多,现村内保留有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60余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羊石公社社址就选在羊石田村寨里。
据《陈氏族谱》记载,明初,羊石田陈姓始祖陈汉彪公三兄弟自江西迁至湖南,在湖南新化、绥宁、城步各居住一处。陈汉彪公徒涉至羊石田时,发现这里四面环山,有一片上下两梯约百来亩的平整开阔地,开阔地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流,也就是现在的巫水河。开阔地后面有一块高约两米的巨石,形似卧羊,称为石羊,因城步苗民喜欢倒装句习惯之故,取名“羊石田”,而非“石羊田”。陈汉彪公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就在羊石田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至解放前夕,羊石田已发展古建筑民居房屋300多座,全部木砖结构,院落里地面用清一色的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进寨入宅的巷道也是当地纯正的青石板路。据80多岁的陈仁椿老人讲述,解放前做小生意的挑货郎(又叫“零碎客”)进入羊石田院落,没人带路他就会迷路,无法走出寨子,因抬头只看见一线天,看不见河流,看不见山,分不清东南西北路。解放前夕,洞口县匪首张云卿到羊石周边抢劫,羊石派人报县政府,县大队赶到羊石剿匪,张云卿率匪仓促逃走,并被击毙多名匪徒。县大队撤走后,张云卿率匪徒又返回羊石田进行疯狂残酷的报复,四处放火,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整个院落被烧了三分之二还多。
羊石进士第门额 雷学业摄
羊石田村落里保存一座完整的座北朝南四合院,大槽门上面于康熙三十五年题刻的“进士”两字光彩耀目,至今清晰可见。四合院修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有近330年的历史。四合院为砖木结构,院内有小天井,东西两面有晒楼,天井的地面都是石板铺设,正屋堂屋门及门窗精雕各种花草图案,堂屋门上中间两排柱子穿枋上面雕刻的花鸟图案尤为美观。主体外墙四周檐头雄壮敖立,檐头下方四周画有各种花鸟虫鱼。这座进士第跟羊石田古村落一起,经受了两次大火的洗劫,至今顽强挺立。据现任屋主陈文刚的祖母讲述,第一次大火,就是匪首张云卿在羊石田院落里四处放火时,祖母和家人把大槽门用木头钉牢,使匪徒进不了四合院内放火,避免了那场浩劫。第二次发生在2010年冬,那场大火烧毁了9座房屋,幸亏县消防中队及时赶到现场扑救,才幸免于难。这次大火离进士第仅一墙之隔,高高的马头墙英勇不屈地抵挡住烈焰炙烤,硬生生将木质四合院完整无缺地保护下来,实属奇迹。
羊石进士第外墙砖面上刻写的康熙三十五年字样清晰可见 雷学业摄
这座进士第,考取进士的是陈姓始祖陈汉彪公的第六世孙陈公谟。《陈氏族谱》记载,陈公谟生于道光23年(1844年)。据陈公谟的第四代嫡孙陈志柠(75岁)讲述,十多岁时听他祖母讲,陈公谟早年在宝庆府为官,回家省亲时骑着高头大马,身穿朝廷官服。官至几品其祖母说不清,陈氏族谱也没有详细记载。
羊石田进士笫是湘西南苗族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进士第”古建筑,它的存世对于研究湘西南苗族历史、文化、教育和建筑技艺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苗族地区价值连城的文脉民居。
作为“化外之地”,苗族地区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城步苗族也不例外。直到宋代,苗族与朝廷全面交往,有着深层次的沟通,苗族内部出现了大族、富豪和土官,他们在与朝廷命官和汉人的交往交流中认识到,学好汉语文,不仅可以从中求得汉族的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可以当朝为官。因此,苗族大姓氏族名流,都希望教子孙读汉书习汉文。隋唐创立科举制度后,对苗区也形成极大影响。五代后梁贞明己卯岁(919年),被分封城步赤水峒峒主的“飞山蛮”首领杨再思之三子杨正修(895_969)夺得“经魁”,次年中进士,被朝廷敕封邵州都统,并授银青光禄大夫。宋神宗熙宁二年,已归附朝廷的苗族首领杨光僭向湖南转运使朱初平要求“请予其侧建学舍,求名士教子孙”,“官为建宅,录其子六人”。从而开启了城步苗族办“私学”的先河。元皇庆二年(1313年),城步赤水图苗酋杨再成,主动找到武冈县尹延承直(时武冈治所在今城步儒林镇),请求捐资修建书院,县尹即向官府申报,在儒林乡诸葛城建成“儒林书院”,“延师讲学”,从而拉开了城步苗区开办公立学校的序幕。但能享受到“书院”教育的仍只是苗族首领、乡绅、土官等贵族子弟。直到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在镇压城步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苗侗人民大起义后,为了改善国内民族关系,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思想统治,决定在城步苗族聚居的扶城、拦牛、蓬洞、莫宜和横岭五峒四十八寨设立五所“义学”,“令内地生员前往训诲”。直到此时,部分富庶苗侗子弟才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朝廷允许苗族童生参加科举考试,每年给予城步县学“新生”学额3名。自兴办教育之后,城步苗族社会进步开启了益智之门,影响巨大。史书载曰:“儒道文风,浸浸昌盛”“冠带如云,弦歌盈耳”。在城步,杨正修为考中“进士”第一人。之后,元有毛守仁考中武举进士。明有杨逢时、杨乔然等人考中进士,其中杨逢时官至广西提学副使、四川布政使司,为四川最高行政长官。清有杨兆鳣、陈公谟等人考中进士。此外,据<<同治城步县志>>记载,城步历史上考中举人和恩贡的还有30余人。
城步巫水河岸规模宏大的城步羊石田古村落 杨瀚摄
在城步古代为数不多的进士当中,惟有陈公谟留下了一座难得的进士宅邸,成为后人景仰的人文福地。为保护好这这处极为珍贵的文脉资源,笔者在城步政协工作期间,曾多次撰写调研报告、新闻报道和委员提案,奔走于住房建设部门和文物单位,并在政协各种大小会议上发言呼吁,强烈要求将羊石进士第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效保护好“进士笫”,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处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2017年7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所有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全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笔者与羊石村支两委领导携手合作,积极提供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填写各种表格数据,全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2019年6月,城步羊石田村、下团村、杨家将村、大寨村、长安营村共同获批列入全国笫五批也是最后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原以为“进士第”古民居会趁此机会得到有效的保护维修利用,有一个好的归宿,谁知它竟然命运多蹇,这样一座承载着苗族厚重文脉的民宅却无人问津,直至今天面临倒塌消亡绝境。身为中国传统村落中的一名成员,享受国家保护政第红利竟不能自保,叫人情何以堪!
羊石田古民居精雕细刻的窗格图案 雷学业摄
历经风霜雨雪,兵燹灾祸,羊石田古村落从明初一路走来,羊石进士第也从清初挺到现在,实属不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今进士第即将坍塌,“驾鹤西去”,“寿终正寝”,“大限”将至,此情此景,令人顿生伤感,情难自禁,回天无力,扼腕长叹矣!
文化艺术韵味浓郁的羊石古民居窗棂 雷学业摄
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倒掉了,鲁迅先生流露的是喜悦之情,因为他庆幸许仙白娘子从此摆脱了法海所建雷峰塔的压迫,重获爱情生活之自由。今天,城步羊石进士第即将坍塌,我怀揣的却是忧愤痛苦之情,因为从此之后,湘西南再无苗族文化厚重的进士第可寻,我们几乎再难找到民族情感的归属,再难续写苗乡山寨的文脉华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古建筑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其外在的宏伟与精美,更蕴藏于其内在的韵味与意境。它们以独特的建筑语言,诠释着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处古建筑,我们都能领略到先人的审美情趣,体验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更能感受到他们的灵魂和脉动。古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是镌刻在石头和木板上的史书。古村落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遗存,是印记于世人脑海深处的文明名片。每一栋古建筑,每一座古民居,无不是独一无二的历史馈赠。她们历经数百上千年天灾人祸摧残,仍然倔强挺立, 悄然存活至今,是生命的奇迹,是自然的瑰宝,一旦损毁,无法再生。真心希望人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妥善对待她们,真心呵护她们,不被人为摧毁,不让灾祸吞噬,不再发生诸如河南大学大礼堂之类悲剧。谨怀敬畏之心,常拥珍爱之情,让每一幢神奇精美的古建筑,都成为绵延不绝、人文厚重的传家之宝,在祖国大地上灵秀永存,熠熠生辉!
雷学业近影 2023年12月于成都市
雷学业简介:雷学业,男,苗族,中共党员,湖南城步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 历任城步中学教师、县教委干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副科级)、工会主席(正科级)、城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城步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城步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副处级干部(四级调研员)。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委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俗学会会员、邵阳市文史研究员、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邵阳市政协工作先进个人。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语言文字。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国内重要媒体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和论文作品200余篇。主要编著有《城步苗族简史》《城步苗族建筑文化》《舌尖上的苗族》《苗族文化论坛文集》《城步文史》第七至第十三辑,电子书《雷学业散文集·苗族情话》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苗族》《对于湘桂黔边区苗族习俗的调查与思考》《湘西南苗族传统建筑的价值和保护路径》《让古村落古民居成为“镇寨之宝”》《熊出虎没鹿来临》《破解湘桂黔边境“三鱼共头”石刻的神奇密码》等,其中《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获湖南省社科联2015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还有诸多作品分获中宣部文化部全国农民读书新风尚征文三等奖、湖南省政协、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优秀作品二、三等奖、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邵阳市优秀社会成果奖、当代文艺全国女神节有奖征文大赛三等奖、城步县廉洁文化有奖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征文颁奖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