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整形变“危整形” 医疗美容市场野蛮生长怎么管?
去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微整形,能把双眼皮割成大小眼,瘦脸针打成肌无力,各种并发症更是触目惊心——
想动脸?小心点!(民生视线)
微整形变“危整形”
河南郑州的90后小赵呼吸不畅已经半年多了,而这种痛苦源自一场鼻梁整形手术。“之前我鼻梁两侧特别宽,鼻头也大,不好看,想整得秀气挺拔点。”她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微调”一下。去年6月,她找到当地一家广告多、名气大的民营整形机构,花费6万元做了手术。“没想到现在鼻子却不通气了!”
小赵为此多次前往那家民营整形机构交涉。“开始说是处于恢复期,鼻塞很快就会好。后来鼻腔内不时出血,他们又说是息肉增生。我质问现在鼻孔一大一小怎么办,他们提议给我做修复,可谁还敢继续找他们动刀子?”小赵发现,被这家机构坑惨的不止她一人,“听说,这儿的医生没有医师资格证。”
上海的小张20岁出头,一直想要一对双眼皮。去年3月,他找到上海某医院割双眼皮,术后竟导致双眼眼睑闭合不全,引发的干眼症、角膜炎等疾病令他备受折磨。“主刀医生对我避而不见,医院工作人员说,我签了手术同意书就得承担后果。我要求拿到相关文件复印件,对方也不肯给。”
吉林长春的何女士,去年2月经朋友推荐,找到当地某美容医院做双眼皮加开眼角手术。她特意加了500元,请“整形专家”主刀,整场手术共花费近万元。然而所谓“专家”并没有让她变得更美,“两边的双眼皮,一只7毫米宽,另一只9毫米宽。他们广告上说能精确到0.01毫米,现在两只眼睛大小不一样,而且右眼连睁开都费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医疗美容安全信用峰会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产业增速超过40%,服务总量超过1000万例,超越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医美第二大国。业内预计,到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在诸多医疗美容服务中,割双眼皮、隆鼻、丰唇、注射美白针、瘦脸针等微创整形项目,以其成本低、改观大、痛苦相对较小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爱美之人,但像上述几位遭受伤害的消费者也不少。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在医疗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诉中,涉及质量问题的占比增长6%,一些消费者美容不成反毁容;2016年,美容美发类投诉仍高居服务类投诉量前十,其中医疗美容约占16.4%;2017年前三季度,医疗美容在美容美发类投诉中的占比超过了17%。
火了美容“小作坊”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爱美,又逢寒假到来、春节将至,不少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微整形。我劝大家还是要理性,不必都奔着明星脸、网红脸、高鼻梁和尖下巴整,毕竟手术和注射都有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盲目、冲动爱美是造成消费者整容“踩雷”的重要原因。
冲动爱美者抱持何种心理?
湖南长沙的姜女士在一家网络公司当主播,看到圈子里很多人做微整形,去年她也体验了一把。“我打了瘦脸针,打完后脸真的变小了!”她找的是一家知名民营美容机构,在当地开了几家连锁店。“他们有明星代言,广告投放力度大,看着挺有实力、挺可靠的。”
打瘦脸针不便宜,一针进口肉毒素打进腮帮子,就花了姜女士2800元。店家告诉她,要想保持住脸形,得持续打三针,半年一次。姜女士咬咬牙,索性做了个“永久瘦脸”。
针打完后,姜女士感觉脸颊两侧酸酸的,连鸡脆骨都咬不动。“难道有副作用?不会肌无力吧?”她有些担心,但医生告诉她,完全没有副作用。不过,距离第一针打完快一年了,她吃硬的东西仍然有些费劲。她还听说,有人打针后脸部僵硬,“笑起来都是歪的。”
为什么要整容?
“当看到丑的人都变美了,我也按捺不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美啊。”姜女士说,自己性子急,在备孕期就去打了瘦脸针,对于美容医院到底什么资质、打针的医生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并没有亲自核验过。她对医院的信任度,基本取决于网络搜索和身边案例。“我一个敢割双眼皮的,还会怕打针吗?相比起来风险小多了。”
还有胆子更大的,直接接受“小作坊”式的微整形。
小卢是北京海淀区某高校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平时很关注流行美妆。她觉得自己眉毛少,看起来没精神。“这眉毛吧,每隔一两年就有新趋势,早先流行一字眉,近来又是落尾眉,所以眉形得不断变化。”去年底,经同学介绍,她加了一个做微整形的老乡微信。“就是那种微商,文眉毛、打水光针、割双眼皮、卖进口美妆品,什么都做。”
熟人加老乡的关系,小卢享受到“折扣价”,花2400元做了一套“眉毛半永久”。她解释,半永久属于会褪色的文身,能保持两年,褪色后正好改做新眉形。
微商没有正规门店,文眉、打针全是上门服务。谈妥了价钱,隔天就有一位美妆师敲开了小卢家门。看到对方只带了纹绣笔,小卢问:“设备这么简陋,我会不会被感染?”美妆师让她放心,说这不会刺到真皮层,无痛又安全。
小卢回忆,40分钟的上色过程还是有一定疼痛,有的地方渗了血,但后来恢复得不错,再加上身边朋友也很少发生感染,自己就放心了。“半永久疗程分两次,一个月后,我又文了一次。”
这个微商团队有好几个人,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广告。“他们业绩挺火的,一天接两三单,就能赚五六千元吧。”小卢说,对方曾告诉她,自己是经美妆培训机构训练出来的,还曾去韩国参赛,“不过我并没有看到培训证件,感觉也不是专业学医的,就是私人小作坊。”
非法整形机构风险大
“一些商家宣称员工来自美妆培训班,或是到韩国受训,几周乃至几天就学成出师,我认为这完全不靠谱。速成培训不能赋予商家从事医疗美容的合法性,未经国家相关管理机构资质认证,就没有资格注射针剂或开展手术。”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龙笑说。
对药品、针剂、激光、超声刀等药械的使用,食药监部门也有明确要求。例如,肉毒素属于国家管控药,必须经过合法的采购流程才能获取。“微商、美发店基本拿不到正规药。再就是美白针,效果并不确切,有些是淡斑用的,有些只是维生素混合剂,在我国尚未批准使用,希望大家不要花钱上当。”龙笑说。
微整形有哪些风险?
微整形看起来微创、省事,但安全要求一点也不低。外行并不了解血管解剖结构,也基本不懂药剂使用,存在极高的毁容风险。专家指出,市面上曾流行过假的注射用玻尿酸和肉毒素,因价格便宜而受到青睐。这些廉价玻尿酸,实际上很可能是国家禁用药奥美定,而一些所谓走私肉毒素,注射后可能导致肌无力。
微整形失败后,好修复吗?
“最近毁容后到协和医院寻求修复的案例越来越多,仅2017年就增长了近20%。”龙笑说,任何二次修复的难度都比第一次整形大,轻者如注射假药品导致容貌变形,修复已经较为困难,而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皮肤坏死、眼睛失明等,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
追溯毁容者受害的原因,龙笑分析大致有三类:一是图便宜。年轻人特别是学生,青睐廉价产品,容易被骗。龙笑说,她甚至接诊过找隔壁宿舍做微商的同学打美容针毁容的案例。二是图省事。有人嫌公立医院要排队、私密性不好,索性去找私立机构,然而自身鉴别能力又不高,容易落入陷阱。三是轻信介绍。听一些所谓熟人、朋友推荐说效果好,一个带一个,最终都去了无资质的地方。
“千万别冲动,爱美也要讲理性,毕竟一针进去、一刀下去,可就撤不回来了。”龙笑说。
“近年来微整形相关投诉与纠纷案件在增多。一些无资质的黑作坊和个人做起医疗整容,未经卫计部门和食药监部门许可就敢做手术和注射,完全是受暴利驱使,胆大妄为,唯利是图。”刘俊海说。
刘俊海认为,消费者保障权益要分为事先和事后。“事先,要明明白白看广告,认认真真签合同,睁大眼睛看资质,不要迷信好评。很多整容广告涉嫌刷单,好评能造假,关键还得看资质。事后,要妥善保管整容协议、合同、扣款单据,保存与医生的聊天、电话记录等。若遭受伤害,可找第三方医院做必要的医学鉴定,以法律认可的方式确定证据。”
医疗美容市场野蛮生长,怎么管?
刘俊海指出,屡屡发生的投诉和纠纷案件表明,当前确实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整容交易,呈现出跨地域、跨产业、跨市场等特点,卫计、工商、食药监、网络、公安等部门有必要铸造监管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协同一致的执法合作体制机制,提升违法成本,降低维权成本,避免消费者出现“为追回一只鸡,必须杀掉一头牛”的情况,营造安全健康的市场生态环境。(本报记者 邱超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