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浙财东方财税学院实践团赴瓶窑老街探访良渚非遗技艺——油纸伞与玉雕探索之路

2025-06-30 10:56:0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学院赴余杭区“良渚非遗,仲夏乡兴”实践服务团走进余杭纸伞馆与良渚玉雕馆,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漫步老街古巷,邂逅非遗风姿。

瓶窑老街,作为良渚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留存着油纸伞、玉雕等传统技艺的烟火记忆。实践团首站走访老街非遗工坊,在余杭纸伞馆,伞面绘制的细腻图案、竹骨架构的精巧工艺,都诉说着千年伞艺的传承智慧;随后,实践团前往良渚玉雕展示馆,看原石在匠人雕琢下蜕变为精美器物,一刀一砾皆藏匠心。

匠心传承,古韵今风。

余杭纸伞作为一项古老的非遗技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实践团成员们在余杭纸伞馆内,跟随省级非遗传承人房金泉老师的指导,亲手体验了纸伞的部分制作过程。

从选竹、削竹、制伞架,到糊伞面、绘伞面、上桐油,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与智慧。在制作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纸伞制作的精细与复杂,也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执着。传承人详细讲解了纸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让成员们了解到纸伞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承载着”不‘伞’“的美好寓意与文化传承的艺术品。

良渚玉雕,作为良渚文化传承千年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密码与卓越的技艺。在玉雕传承人蒋家洪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触摸温润玉石,体验玉器的打磨与抛光。一块普通的毛胚石,经勾勒线条、精细雕刻、反复打磨抛光,逐渐显露出独特神韵——复刻出良渚玉琮的神秘纹饰。每一次打磨时的专注、每一次抛光时的投入,都让成员们体会到玉雕程序的繁琐,更读懂匠人对传承的执着。在蒋老师的讲述中,良渚玉雕的历史脉络也徐徐展开:它源起于良渚先民对玉的崇拜,承载着祭祀、礼仪等功能,千年后在人们的挖掘与创新中重焕生机。成员们领悟到,良渚玉雕不只是工艺创作,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对话匠心底蕴,感悟传承温度。

从房师傅口中了解到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共有72道工序,从接触到出师至少需要3年时间。为了油纸伞更好的传承,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他们将伞骨换成重量较轻的压缩竹,把原本易脆的桃花纸换成耐用的手工皮纸。同时,为了让油纸伞的技艺走近当代,余杭纸伞馆积极为《清明上河图密码》电视剧提供技术指导,且在2023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中亮相,吸引了更多年轻群体目光。

蒋老师分享了玉雕发展历程中的艰辛故事,强调“制作过程中既要沉得住气,又要守得住良渚文化之魂”。通过与中小学合作开展“良渚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研学活动,玉雕逐步从“藏于柜中”走向“融入生活”。”琮琮“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让更多人了解到玉雕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湛工艺,从而走出国门、迈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他满怀期许,盼望着有热爱传统技艺、怀揣文化热忱的青年接过传承接力棒,深耕玉雕艺术,让这份承载良渚文明的技艺,在创新中延续千年光彩 。

回望传承之路,共探活化未来。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学院“良渚文化,仲夏乡兴”实践服务团的此次非遗体验之旅,不仅见证了良渚非遗技艺的厚重与困境,也看到了传承人们的坚守与创新。油纸伞与玉雕,不仅是工艺,更是良渚文化的基因密码。未来,需以年轻化表达、产业化思维、数字化手段,打破传承壁垒,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让良渚非遗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文化记忆。(通讯员:施佳彤、应佳锦、许思婕、杨思岩)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