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但坊间常说,中央是“恩人”,省、市是“好人”,县、乡是“坏人”。由此看来,对基层一线来说,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群众利益无小事,“末梢堵塞”是大问题。党群、干群之间“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因此,真正开展好“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关键,当坚持“四步走”。
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一步:摸排。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诚心问群众需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面对面的良好传统,要到群众中听意见,真心听,听真言,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才能在与群众交往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才能从群众的牢骚话、真心话中发现“最后一公里”的堵塞点。
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步:聚焦。要找准造成“最后一公里”的“七寸”。有的地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没能配强配优,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就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建制调整后,有的基层乡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个别人员在岗不在位,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依然办事难;有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
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三步:整改。要认真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从深处挖问题,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彻底改掉原有体制上的弊端,努力铲除滋生问题的土壤;对小团体利益原因造成垄断的,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介入,深入调研,打破垄断,形成竞争,破解难题;对极少数人恃权弄权而使政府的惠民举措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涉及腐败的必须严惩。
打通“最后一公里”第四步:巩固。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问题反弹。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持续推进基层便民办事大厅亲民化建设,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全面推动“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夏振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