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应朋友之邀,我陪湖湘著名作家安敏走进了靡靡小雨的涟源古塘。春雨漂洗过的娄底市级非遗“古塘竹编”传承人李长祥的家,被各类竹器“艺编”在了其大小房间。他“别墅”右侧“马头封猴”石神“饱涨”着千古“禅意”,已然把春雨串成朦胧的壁画,《沁园春》“竹艺”古朴地躺平墙壁,仿佛是乡村如酥的画卷。燕子飞离檐下,扶摇着片片竹林,呢喃软语,衔泥筑巢,翠绿了葱笼的田畦,滋养着湿漉漉的“根雕胚胎”,舒展着李长祥稍微绷紧的眉头,也陶醉着他春华秋实的“梦想”。
李长祥一五一十地向安敏主席讲述着自己的“由来”。他说古塘李氏族人,自宋神宗年由江西迁徙而来,他家祖宗十八代就以竹编为生,到他这代已是“九五至尊”了。近年来,他一边务农打工,一边传承“竹编”,其所创作的领袖“诗词”和“佛”“神龛”“龙凤”“瓶壶”等竹艺品,很受追捧,2019年被授予“涟源市级竹编非遗传承人”,2020年12月被授予“娄底市级竹编非遗传承人”。从他并不流畅的话语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走过花甲之年所经历的困惑、挣扎、无奈、顺应和希冀,并以祖传“竹编”为点,伸展到整个“家族”,延续至古塘的各个层面。
目睹着眼前的“竹编”,我不禁浮想联翩。因为有着涟源“青藏高原”之称的古塘乡,在白黑交替中前行,在四季轮回中思索,在且悟且行中编织真实的梦想。古塘整体呈现给我们的是痕迹斑斑的翠竹之美,她更像一位迟暮而又令人敬仰的老人,阅尽世间万象,胸怀世间万物,成了湘中娄底这块大地唯一不舍昼夜,阅读不止的天然物语。现在古塘之地,我只想依偎在她的怀抱,只想谛听她的历史心跳,也不由生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令人心生敬畏和感动。遥望龙山山脉,仿佛在述说梅山子孙繁衍,万家兴旺,江山永固。
涟源古塘,山湾有名。楠竹山、月光岩、星光洞、金鸡坨、土地坳、牛山园、栗山湾……或如青龙腾飞,或似凤凰喈鸣,或如群狼奔腾,或似虎啸猿啼……它们都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于古塘之间,照耀人们前行的方向。
安敏主席毕竟是诗人,我记得他在娄底市总工会任党组书记时,曾于《脊梁》发表关于古塘的诗作:是谁托起了一轮红日,照耀着肃穆的古塘,古塘一半是古,一半是塘;古塘的背后有诗意的竹林,竹林里的鸟鸣和节鞭;一如天空的白云,在高原游荡;古塘弯弯的小路,有傲然独行的背影,丘峦虬劲的东向临江,西侧着湖;一半是甜,一半是苦。这是何等的含韵隽永。
在探访结束时,我发现安敏主席似乎已从心底发出了意味深长地感叹:“千百年来,古塘人在这一方土地上依山而栖,临竹而居。历经生命之秋,历经苦涩的无奈和顺应天命的超然。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心智的成熟,他们深深懂得不因物喜,不以己悲之道,学会了以淡然心态面对生命中的成败。李长祥们生在古塘,长在高山,也许更加懂得编织重生的力量,学会在奉献中索取,也在索取中奉献。”
显然,我与古塘,仿佛只有一个竹编的距离。
杨建长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