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成,男, 1966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邯郸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参加展览主要作品:
《警魂》 入展2011年国家博物馆“卫士之光书画摄影展”获优秀奖。
《陕北会师》入展2016年纪念红军胜利八十周年“全国公安书法美术摄影展”获三等奖。
《老兵寄语》入展2016年河北省文联“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美术摄影展览”一等奖。
《傲雪》入展2016第一届中国画双年展。
《浴雪太行》入展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获入会奖。(收藏)
《家乡新貌》入展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暖冬》入展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重温经典第三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作品双会展”获入会奖。(收藏)
《守护》入展2017年全国公安系统“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书画作品展 荣获一等奖。(收藏)
《脊梁》入展201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收藏)
《送暖·2018》入展201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赤壁-12》入展2018年第二届中国画双年展。
作品被多家刊物发表和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友人收藏。
▲场景效果图
老家新貌 239cm×196cm 入选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脊梁 239cm×196cm 入选“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收藏)
暖冬 239cm×196cm 入选2017 全国山水作品双年展(收藏)
《送暖·2018》入展201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浴雪太行 239cm×196cm 入选2017中国军事作品展(收藏)
一曲北方山水的咏叹调!
——张文成山水画摭评
唐代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思训、昭道)”。可见我国山水画在唐代便已形成面貌。五代两宋,山水画大家辈出、巨匠林立,形成我国山水画的第一大高峰。其中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皆是一代宗师,他们的作品也都成为了后世的典范。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从尺幅上看,除南宋多有小品团扇之外,大部分为巨幛长屏,形象伟岸,气势恢宏。即便是所谓以擅长表现南方山水的董源和巨然,也是以气势见长的。这一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在美学上基本以北方山水所彰显出的雄伟壮美为主。偏居于一隅的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由于怀着满腔的家国仇恨,使其作品变得更为清刚豪率,尤其是马远,我想他可能是把笔当成大刀和长矛了,借以表现一介文人的复国愿望。
东山云起
冬寂 80cm×49cm
至元代,因为统治者贬斥汉人和南人,文人们报国无门,大多以笔墨寄托理想,从而使文人山水画勃兴并达到一个高峰。元代山水以赵孟頫发其端,以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为代表,四家又以倪瓒品格最高,至今无人超越。元四家大都以南方山水为表现对象,多有隐逸之风,书卷气十足,为其后历代文人推崇备至。明初浙派山水以戴进为首,继承南宋马远、夏圭衣钵,而变得更为豪放。明中期吴门画派兴起,产生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家,成就斐然。晚明董其昌即出,将中国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并且大力推崇董源、倪瓒等南宗画家,而贬斥马远、夏圭等北宗画家及其传派。由于董其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使得其后南宗山水一统天下。董其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清初的四王和四僧,而四王和四僧之后,中国山水画开始逐步走向柔糜和散软,再也没有北方山水或北宗山水的雄伟和豪迈了,这难道不是董其昌“崇南贬北”所导致的后果吗?
冬韵
赤壁-12 138cm×69cm
穿越 239cm×196cm
20世纪以来,溥心畬、陈少梅、祁井西、郭传璋等京津画派画家开始以北宗山水为师,形成有别于董其昌和四王传派的独特面貌,逐步流露出中国山水画的雄强气象。可能是先贤的垂范,也可能是前辈的感召。绘画科班出身却从事着警察职业的河北画家张文成的山水画也是以北宗为师,以北方山水为表现对象,这足足体现出了他的睿智。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绘画创作也是如此。张文成是北方人,自小生长在太行山周围,太行山的气脉一直在滋养着他。因此选择自己熟悉而亲近的太行山为表现对象,既是情感的依恋也是艺术创作取材上的明智。北宗山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斧劈皴”及其衍生出的放笔横扫的随意皴擦,这在张文成的山水画中都有所体现。他那或皴或擦的笔法,如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不仅表现出了太行山的方结构,也有效地表现出了太行山的宏伟和高大。他在构图上更多地采用了“高远”的方法,突出了高山峻岭的雄壮,而缩小了点景人物的比重。他的用墨以积墨为主,破墨和泼墨互用,不拘小节,豪放大气。画者,心声也!这无不体现出了他的性格和情怀!虽然今后的路还很长,虽然张文成并不是一个音乐家,但孜孜以求、默默耕耘的张文成却像一个北方山水的歌者,而他的山水画更像是一曲北方山水的咏叹调!
戊戌重阳,散斋李文秋于北京秋熹山馆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家、中国人民大学书画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金鼎小站 85cm×80cm
炉峰朝蔼 600cm×200cm
暮归 85cm×80cm
画己心
文/河雁
带一画夹,
走进故里,
看山,
观水,
写生,
倦了时, 和身在太行深处寻梦去。
初识文成,是在一个蒙蒙细雨的午后,儒雅含蓄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在一番谈古论今后,在这位画家身上发现了另外一种气质,那便是坚韧刚毅,善察静思,想来这种气质应该是来源于他的另一个身份—警察。他把这份气质融入笔下的画作,使作品多了份铁骨铮铮。
情暖太行 239cm×196cm
山雨欲来 85cm×80cm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绘画创作更要讲究意境,承载作者的个人情感,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情绪,让每一根线条都是一种诉说,让每一幅绘画创作的背后,都回到本源—生活与情感。这是绘画创作的永恒之火。在绘画创作的时候,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最本真的自我。
松涛临风 270cm×120cm
太行铁壁 180cm×98cm
王夫之曾言“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全情。”纵眼望去,南朝宗炳提出“澄怀味象”、“畅神”;唐代张環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明艺术重视体验、感悟,是审美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宋代郭若虚说“画乃心印”、“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证明古今打动我们的艺术家均专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内心,呈现出的绘画创作不仅是简单的视觉传递,更能体现绘画创作的价值,使观者情感上受到触动,感受到作者的热情,让人可以融入,达其神韵。 “知古人心”、“画己心”犹如人之双足,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只有不断地交替行进,方可抒己心、入人心,令画者驾驶着艺术车轮不断前进。文成把“画己心”作为艺术的灵魂与核心并执著追求,自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之路。
太行烟云 85cm×80cm
太行云松 85cm×80cm
文成经常说,“我是在农村广阔天地的田边地头长大的,我的家乡就在茫茫太行山脚下……”文成骨子里对三千里太行有种冥冥之中的亲切感,家乡的那种浓浓的乡情、浓浓的味道,是他骨子里割舍不掉的依恋!文成从小看惯了雄浑厚朴的山岭,对它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亲切感和敬畏感。他只要有机会,就带着画笔、画夹,深入太行山写生、体验生活,挖掘眼睛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捕捉光影的瞬间印象。多少年来,在他的眼里,能拨动他心弦的不是南方的山清水秀,奇丽和缥缈,而是北方太行苍茫浑荒的崇山大岭,只因它的亲近有味、苍茫深宏。曹孟德“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的豪吟,现代抗日英雄们“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战歌,还有现代人对天人合一哲学的再觉醒,无疑对他太行山作品的创作注入了定心的魂魄和撼人的力量。文成把太行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著新意境的太行山水画来。
太行云霞 85cm×80cm
雪霁 180cm×125cm
“师古人之迹,知古人之心,入己心,而后画己心”,我们仿古研新,但较之重要的却是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和感受、学习前人作画的意境。一个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不是因为它技法的高超,也不是因为作品多么的宏伟,而是作品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有一种触人心弦的东西打动着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应该不时静静地去聆听心语,去倾听那个来自自己灵魂深处串串动听的心音。那声音才是“我”,一个独一无二能打动人的我。
(作者系著名美术**家,现居北京)
云蒸霞巍 180cm×125cm
嶂渡五家岭 270cm×120cm
(泊木沐 叶小芮 林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