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乡村振兴,探寻传统与现代交融之道,将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纳入可持续的轨道。7月7日上午,湖南工商大学“楼留湘”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湖南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进行走访调研,感受“中国土家第一村”的吊脚楼营造技艺,探索发展之道。
双凤村,这个坐落在海拔700多米的山岗上,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这里保留着土家族最原始的民族文化特点。全村90多户320余人,以彭、田两姓为主,均是土家族。双凤村数十栋房屋建筑均为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整栋建筑不用一钉一铁,皆用铆榫连接。有的吊脚楼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连新建的村部楼亦是全木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飞檐翘角,与整个村寨建筑融为一体,美观协调。村中的56栋房屋,共同成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西州独此一村。
图为双凤村大门。通讯员李雯思摄
“村中青壮年流失较为严重,在县城里买了房,就不打算回来了,许多吊脚楼由此搁置甚至废弃。”说起这些,双凤村支委委员彭书珍表示心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更加倾向于建造周期更短的砖混建筑。青壮年的流失阻碍着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传承,也滞缓了双凤村的经济发展。
图为队员与彭书珍委员交流。 通讯员李雯思摄
在与彭书珍委员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吊脚楼在当地俗称“转角楼”,村中现存吊脚楼大多为转角结构。在以前吊脚楼是大户人家的住宅,女儿出嫁前也是居住在吊脚楼的正屋。双凤村是土家族文化的起源地,而吊脚楼更是凝聚着双凤村村民浓厚的乡情。
近年来,一些消失的技艺正在得到重视和保护,一些措施也在陆续推出。2014年,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第一批实施名单公布,双凤村位列其中。据了解,在2016年国家统一提供资金对双凤村现存吊脚楼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修补。
“要想富,先修路”,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盘山公路的成功修建,这不仅为上下山带来了便利,更为双凤村脱贫道路上带来了巨大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双凤村调研、参观土家族的文化。尤其是村中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
该村在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理念的引领下,通过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融合,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成功实现了脱贫目标。这些发展举措使村庄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新的机遇也正在到来,吉恩高速将沿村东边通过,深山中的双凤村即将走出群山。
图为双凤村吊脚楼整体样貌。 通讯员李雯思摄
湖南工商大学“楼留湘”小队队员们通过此次探索双凤村土家族吊脚楼发展情况,对双凤村乡村振兴道路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认识到传统民居保护过程中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的重要性。让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特色与新时代相结合,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通讯员:王康 孟田田 李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