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陕西陇县:挪出穷山窝 开启新生活

——陇县精准发力决战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22 14:53:0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陇县固关镇苟家沟村村民苟改艳家,只见院墙上洁白的瓷砖一砌到底,庭院式房檐台上堆满了刚收回来的小麦,屋内三室一厅一卫一厨,收拾得干干净净。苟改艳今年49岁,丈夫因胃癌于2017年去世,她和儿子、婆婆一起生活,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苟改艳说:“我是从十几里远的山沟搬过来的,过去住的是土坯房,山上种麦,种得多、收得少,日子过得苦呀。自从搬出深山,干啥都方便,不但住进了新房,我还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多亏党的扶贫好政策!”

如今在陇县,像苟改艳这样的贫困户已有2502户1万余人挪出“穷山窝”,被安置在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率达92.37%。

告别土坯房  搬进新家园

陇县,地处渭北高原西部边缘区,大部分困难群众生活在偏远深山区,住在土坯房里,面临着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县上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这场硬仗的突破口,围绕“建设大社区、发展大园区、实施大配套、优化大服务”目标,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精准发力,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此,县上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交通、国土、发改、民政、教育等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做到“五通”“六有”,即通水、电、路、电视、网络,有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室、幼儿园、活动广场.。

记者在东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田党小区看到,四栋高楼拔地而起,群众相聚在花园式小区里,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在带孩子,笑声不断。在贫困户王小平家里,三室一厅一卫一厨收拾得整整齐齐。他说:“我是从黄花峪村搬下来的,距这儿有十里地。过去住在山上,只有两间土坯房,路不通、水不畅,娃娃上学难得很。靠天吃饭,收成不好,日子不好过。现在,我只掏1万元就住进了104平方米的新房,在这个小区,有288户和我一样,过去都是贫困户,现在大家都脱了贫,好日子让我们赶上了。”

据了解,目前陇县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在城关镇、固关镇、八渡镇等10个镇建成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有6个楼房化安置点、12个庭院式安置点。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基本结束后,陇县以“三排查三清零”(排查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清零;排查存在问题,整改任务清零;排查长效机制,漏点短板清零)为契机,紧锣密鼓、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做到应腾尽腾、应拆尽拆、应复尽复,植树绿化,恢复生态。目前,旧宅基地已全部腾退复垦。

家门口就业  变身“上班族”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陇县县长赵甲宏说,为了让村民既顾得上家庭和庄稼,又能打工赚钱,陇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就业优先、厂社融合、协调推进”,探索“村镇生活、村镇就业”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县上整合苏陕扶贫协作、搬迁产业配套、村级股份经济引导等资金,建设“1+13”社区工厂(苏陕工业园和13个社区工厂),实现了闲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无业变就业的“三变”效应。

目前,苏陕工业园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签约入驻江苏恩达电子、江苏恩达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的汽车线束生产线和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2000万件汽车齿轮加工、江苏南通科星化工有限公司切削液生产线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吸纳镇村贫困人口1000余人就业,实现就业群众家庭年增收2.6万元以上。同时,在搬迁社区建成了13个社区工厂,吸纳86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00余人。

“80后”闫建林是苟家沟村村民,曾在广东一家电子公司打工,熟练掌握了电子音响设备制造技术。2019年,他得知父老乡亲搬出大山后缺项目、缺技术、缺产品、缺收入,毅然回到家乡,连续创办了4家社区工厂,让70余户113名贫困群众变身“上班族”,在家门口就业挣钱。

苟家沟村贫困户张灵芝说:“我公公婆婆有病,孩子小,地里有活走不开,我又没有啥特长,日子过得很艰难。建林这娃有本事,回到家乡建工厂,教我学技术。我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拿到1800元哩!”

“让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是帮助他们脱贫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陇县人社局局长曹大革说,县上抓住苏陕协作项目建设机遇,对新建和改建社区工厂所需的资金,从苏陕协作专项资金中落实70%,各涉及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落实30%;社区工厂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工厂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不低于员工总数1/3的,对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补贴。

管理市场化  服务精细化

“小社区、大社会”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鲜明特征。由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影响,搬迁群众一时融入社区大家庭还不习惯,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陇县以建设“一部一厂四中心”(临时党支部,社区工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健康促进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管理中心)为抓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搬迁群众树立爱新家、护新家、管新家的信心,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县上加强党对安置点的领导,曹家湾镇三里营村社区成立了党委,温水镇安置点成立了党支部,其余安置点均由所在村的党支部管理。47岁的谢引平是八渡镇杨家庄村人,因照顾患病的父母一直没有成家,去年9月,在县委书记杜长生的关心下,谢引平娶上了媳妇。近年来,党组织牵“红线”,先后帮助40多名大龄青年组建了新家庭。

服务质量精细化。庭院式安置点由村委会管理服务、楼房化安置点成立物业服务公司,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居家养老、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10多项服务。同时,开展“文明家庭”“孝老爱亲”等创建评比活动,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

设施管理市场化。陇县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管理农村基础设施,探索创新政府主导、村委会委托、合作社经营、量化考核“1+9”物业管理模式,把通村公路、公共文化、小型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下放到村,实现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目前,全县镇村都设立了管理站,村村有“物业公司”。801名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员中,贫困人口590名,占74%。王明仓是城关镇堎底下村贫困群众,过去他在村里当保洁员,一天只干2小时就完工,收入很低。通过公选,他被聘请为村管护员,收入是过去的3倍。

鲁宏伟

[责任编辑:程丽宏]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