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耕耘在朝夕,幸福满乡里—付家村工作点滴纪实

2025-10-17 08:00:52    来源:幸福孟公    访问:    

清晨的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与山间的薄雾温柔地交织在一起。新化县孟公镇付家村村口的老榕树下,渐渐传来了乡亲们熟悉的乡音和笑语;田埂边,那不知疲倦的身影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这里,乡村振兴不是一个遥远的口号,它就藏在村干部日行万步的脚印里,藏在邻里间互帮互助的笑语里,藏在家园一天天变美的光影里。村干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就像溪水汇入江河,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充满希望,温情常驻。

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纾解民困

08044602422010011_75.png

村干部日常走访群众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杨中初同志带领着村支两委干部定期对全村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突发严重困难户等进行全覆盖走访,做到“三看三问”:看住房环境、看饮食衣着、看精神面貌、问身体健康、问家庭收入、问实际困难。      

走访过程中,与群众促膝长谈,像关心自家人一样,细致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子女教育就业等“心头事”,并认真倾听他们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生活诉求。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日常走访,不仅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更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提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指尖编织梦想,车间绽放笑容       


0805127405414566_75.png

为了解决村返乡劳动力和残疾人就业问题,村支两委干部深入走访镇内企业,综合考量工作环境、岗位适配性等因素,最终通过争取与辉达服饰达成合作协议,为村里残疾人搭建起稳定的就业平台。      在生产车间里,村民们通过裁剪、缝纫等工序重拾生活信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村干部定期回访,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适应情况,更及时协调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一人就业、幸福一家”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帮扶残疾人,有你有我”的深厚情怀。这一举措既缓解了企业用工需求,更让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尊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力量。

08053130066191542_75.png

辖区民警上企业督察生产安全

全村齐行动,头盔守护保平安      


08061758387307629_75.png

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部分驾驶人因嫌天气闷热而忽视佩戴安全头盔。为全面提升村民的道路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村支两委干部不定期的分散在本村各交通要道,重点对驾乘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违法载人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让“安全头盔是生命盔”的理念深入老百姓心中,进一步引导群众养成佩戴安全头盔的良好习惯,为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志愿先锋行,乡村焕新颜     

0806330212511879_75.png

 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并结合娄底市大力推行的双亮双比双争活动,村党支部积极发动本村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活动。活动期间,志愿者们统一穿着志愿红马甲,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村中的各个角落,手持扫帚、垃圾袋,对村内主干道、背街小巷等地进行“地毯式”清理,俨然成为了清晨村里如同朝阳般最温暖的“红色风景线”,同时也感染了许多早起的村民。此次志愿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卫生清扫,更是一次生动的环境保护公开课,一场润物无声的乡风文明建设,点燃了村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热情与责任,也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硬支撑”,实现了组织建设和乡村面貌的双提升、双促进。

日升月落,柴米油盐,这就是付家村最寻常的村居日常。村里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多是些家长里短、修桥补路的琐碎。将这些琐碎一一做好就是对老百姓最大的负责。因为他们相信,每一次耐心的倾听,每一件实事的落地,都如同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滋养这片土地的江海。

供稿 | 刘清淼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