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火墙” 守护校园“生命线”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为深化校园安全教育体系,强化师生应急处置能力,10月11日,梅白学校组织开展了火灾消防应急疏散实战演练,通过“理论+实践”双轨模式,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
【科学部署 筑牢安全基石】
长宁县梅白镇义务教育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制定“三阶段九环节”标准化演练方案。演练前,各班级通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构建认知基础:班主任运用3D火灾模拟动画解析逃生要领,现场演示“湿毛巾折叠六层法”“弯腰30度行进技巧”等实用技能,并组织“避险知识快问快答”强化记忆,确保每位学生掌握“黄金90秒”自救法则。
【实战演练 跑出安全速度】
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校园突发“火情”警报,应急响应系统立即启动。全体师生按照“预判-避险-撤离-集结”四步流程规范操作:教学楼内瞬间形成“流动安全带”,学生用预先准备的湿毛巾(或衣袖)捂住口鼻,以“猫腰贴墙”标准姿势沿荧光疏散指示线快速撤离。各楼层护导教师组成“人形安全桩”,在楼梯转角、出入口等关键节点实施动态指引,确保18个班级、600余名师生在2分30秒内全部安全抵达操场集结区。
【总结提升 织密安全网络】
分管安全的陈霞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演练创下2个突破——首次实现班级零滞留、首次完成全员应急能力评估。”她特别强调:“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反应。希望全体师生将演练成果转化为日常习惯,让安全意识成为校园的‘基因密码’。”
此次综合演练通过“全要素模拟、全流程推演、全岗位联动”,不仅验证了学校“三级应急响应机制”的有效性,更构建起“预防-处置-恢复”闭环管理体系。学校同步建立的“安全能力成长档案”,将持续追踪师生应急技能提升轨迹,为打造“零事故”平安校园注入长效动能。(来源:梅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