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2025年暑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智枢联护”实践团积极响应“青年服务国家”号召,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奔赴济南市十六里河镇吴家庄村,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智慧养老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一、深入乡土,用脚步丈量现实
选择吴家庄村作为实践地,源于这里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现状。面对这个困扰无数乡村的共同难题,实践团同学们深知,唯有深入调研,才能精准施策。摒弃“蜻蜓点水”式的走访,沉下身子扎进村里,围绕“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展开系统调研。
二、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守护网络
调研越深入,创新的方向就越清晰。实践团创造性地将学校特色的“警格+网格”治理理念与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相融合,打造出“端-边-云-智”四位一体智慧养老平台。
落地的“一键报警—三方响应—定期巡访”联动机制。当紧急情况发生,报警信息会同时推送给辅警、网格员和家庭成员,形成“三位一体”的照护网格,确保5分钟内快速响应。这套体系不仅解决了技术问题,更构建了一张有温度的安全网。
三、暖心服务,跨越“数字鸿沟”
技术再先进,若不被接受便是空中楼阁。实践中,同学们发现许多老人对智能设备既好奇又畏惧。为此,他们开展“银发健康”知识宣讲,用当地方言耐心讲解;手把手进行智能设备教学,一遍遍演示操作;举办“银龄同行”文化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拉近距离。
四、硕果盈枝,谱写时代新篇
这次“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结出了丰硕果实:一份基于“五位一体”框架的乡村治理评估报告,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宝贵参考;一支“银龄守护”志愿小队留在了当地,延续着爱的守护;一个真正可运行的“智枢联护”数字社区平台,成为乡村养老的新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他们探索出的“公安资源+社会力量+科技手段”基层治理新路径,为全国乡村振兴中的养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当青春遇见乡土,当科技拥抱传统,一幅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群青年学子用智慧和汗水证明:服务国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行动,是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