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儿童科学素养,6 月 29 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 “冶光童梦” 科普实践团走进帝景豪苑旁的品思托管中心,开展以 “探索生活材料奥秘” 为主题的科普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朱宇辉担任主讲人,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互动环节,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材料科学启蒙课。
图为主讲人朱宇辉对孩子们提问 王培英供图
活动伊始,主讲人朱宇辉以一张餐桌上的图片作为导入,画面中,桌布上摆放着贴纸饭盒、铁叉,木制果篮中盛满水果,瓷盘里装着饼干,陶瓷杯子中咖啡飘香,玻璃瓶中牛奶盈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里面都有哪些东西呀?” 朱宇辉亲切提问,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现场气氛活跃起来,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抢答。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更为后续的科普内容埋下了伏笔。
随后,实践团以图片中的铁盒和叉子为切入点,开启金属材料科普篇章。朱宇辉详细介绍了铜、铝、铁三种常见金属材料,从古代青铜器、铁器的应用,到现代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广泛使用,生动展现了金属材料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铝作为绿色节能金属的优势,契合当下环保理念。为让小朋友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实践团发放实验室金相样本,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金属微观结构。在知识巩固环节,通过连线题,将金属特性与实际应用结合,如易拉罐对应金属的延展性,刀具、斧头对应金属的高硬度,引导小朋友们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特点。
图为小朋友在观察圆柱铁块 王培英供图
以木制果篮为引,实践团开展木材科普。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小朋友们了解到木材表面纹理独特、质地轻盈、能够浮于水面等特性。实践团还准备了木块实物,让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亲身感受木材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图为主讲人朱宇辉跟孩子们探讨木块的特性 王培英供图
在陶瓷材料科普环节,朱宇辉以瓷盘、陶瓷杯子为对象,通过视频讲述陶瓷的起源,强调陶瓷文化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并展示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典型瓷器,让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爱的瓷器,感受陶瓷艺术之美,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玻璃材料科普中,实践团以装牛奶的玻璃瓶为话题,播放视频介绍玻璃的起源、制造原料与工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制造的呢?” 这一问题引发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大家纷纷举手回答,从窗户玻璃到眼镜镜片,现场讨论热烈,并拿出放大镜供小朋友们观察,有效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
图为主讲人朱宇辉跟孩子们互动 王培英供图
针对桌布材料,实践团引入聚酯纤维知识,通过视频讲解其具 高强度、弹性恢复能力强、耐光耐热、热塑性等特性;以小朋友们熟悉的薯片外包装,科普塑料材料的透明性、耐磨性、易变形等特点。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后,都通过实例加深小朋友们的记忆。
活动尾声,实践团展示包含陶瓷瓶子、塑料瓶、玻璃瓶、三角尺、桌子等物品的卡通图片,提问 “这些物品都属于什么材料”,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全面回顾与巩固。为鼓励小朋友积极参与,实践团准备了笔记本作为问答奖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图为“冶光童梦”科普实践团成员合影 王培英供图
此次科普活动,“冶光童梦” 科普实践团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图文展示、视频讲解、实物观察、互动问答等多样化形式,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活动也展现了江苏科技大学学子服务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担当。未来,“冶光童梦” 科普实践团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力量。(通讯员:季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