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为深入了解智慧农业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探索农业科学与辛勤劳作的结合点,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耕读文化。东北农业大学“智慧‘耕’新,桑穑‘读’行”未来农业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寒假走进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农场草莓棚室及农机市场,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
草莓种植实践,科技与劳作的融合
在阿城农场的草莓棚室,成员们踏入现代化的种植区域,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草莓植株。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草莓从播种育苗到移栽定植、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他们了解到,草莓生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准的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滴灌技术以及病虫害监测设备,草莓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不仅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实现了绿色种植。
成员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融合了科技与智慧的综合性学科。他们积极了解参与草莓种植的各个环节,从种子的选择到果实的收获,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种植者的智慧与汗水。这种对农业的深度参与,让他们对农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充满敬意。
(图一为团队成员参观草莓棚室)
智慧农业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在阿城农场,成员们见证了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农场负责人介绍,通过物联网技术,田间布置的大量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数据。这些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后,技术人员根据分析结果精准决策灌溉、施肥的时机与用量。这种精准农业模式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
成员们了解到,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同时,它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让农业成为充满科技含量与创新机遇的领域。然而,智慧农业的推广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前期投入成本高、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成员们意识到,要实现智慧农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图二为负责人介绍田间相关概况)
农机市场调研,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未来
离开草莓棚室,成员们来到农机市场,这里摆满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从大型联合收割机到小型旋耕机,从自动驾驶拖拉机到智能无人机,这些机械不仅外观精美,功能更是强大。销售人员介绍,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是自动驾驶、精准作业和远程控制。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可以自动完成耕地、播种、施肥等作业,智能收割机则能根据农作物的成熟度自动调整收割参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与农机市场领导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政府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购置补贴和产学研合作,加速新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这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打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以科技之力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控性与稳定性。
(图三为农机市场部分产品)
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智慧农业的前沿技术与应用,还深刻体会到传统耕读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古代,耕读传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而如今,耕读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耕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而是包括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智慧农业生产;读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与应用。
在此次实践中,新时代成员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农业现代化的追求。他们不仅关注技术的进步,更关心农民的实际需求和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展现出新时代成员的活力与创造力。
(图四为部分团队成员合照)
新时代的东农学子们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用科技赋能农业,用智慧点亮乡村。他们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智慧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他们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队员:王勇鑫,柳军成,孟庆源,金小琦,高 赫,李乔熙,刘开昊,张玉婷,林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