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转业军人马玉宝收集千余件老物件 办起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2020-01-18 19:34:49    来源:中国创业在线    访问:    

中国创业在线青岛讯(记者 张燕 王棋竹)5年前,从胶州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离职的转业军人马玉宝,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浓厚情怀,先后收集1000多件革命老物件,又腾出自家老宅10间房子,自掏腰包办起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记者昨天了解到,从青岛师专毕业的马玉宝,是青岛第一批入伍的大学生干部,曾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对红色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怀。5年来,他自费办起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共接待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两万多人,成为胶州唯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基层党建教育基地。

探访:千余老物件讲述革命史

从一本本党史文献,到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从部队军衔领章,到发报机、军用水壶军号;从建国初期的旧家具,到改革开放后期的生活用品……走进胶州市胶东街道办小西庄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眼前的一件件老物件,仿佛讲述着中国共产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仿佛述说着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革命史,仿佛展示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浓浓的红色文化所感染。

“每当看到这里的一切,我就会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后人应该越发珍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主人——部队转业军人马玉宝动情地说,他是青岛师专第一批大学生入伍的部队干部,在部队近20年的经历,让马玉宝对红色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怀。回到老家胶州后,一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14年,他从原岗位离职后,便开始筹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许多战友得知我这个想法后,纷纷把自己收藏的红色老物件拿出来,支持我办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玉宝介绍,5年间,他先后收集了包括1000多件红色老物件。其中主要包括胶州基地党建文献,部队老照片、训练物品和部分老装备等。记者了解到,这期间,马玉宝还创作了反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题材的小说《红土地上那群男子汉》和反映抗战题材的小说《沽河旧事》。并参加了宣讲志愿者协会,义务当起红色文化宣讲员。

创建:自费20万办起红色基地

“这几件军装,还有军衔、军被,都是我自己用过后一直收藏到现在的老物件,有许多都是和我一起参加过战斗,见证了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马玉宝说起自己的收藏如数家珍。实物有了,接着马玉宝把父母留下的老宅全部腾了出来,亲自动手,用图画、书籍、图片等实物创办了胶州市唯一一家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面积太小,实物放不开,10间房子400多平米全部用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上。”马玉宝介绍,教育基地共分成图片、文献、实物等一一陈列展出。第一部分为“光辉历程、丰功佳绩”,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图片,各级党史图书等文献资料。第二部分为“敢打必胜、铸我军魂”,主要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领导下的战斗历程。通过展示军队不同时期部分英雄人物画像,军队战斗、训练和日常生活教材、用品、装备、奖章等实物,特别展示了抗战胜利大阅兵,宣示南海主权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民俗风情,家乡新貌”。用大量老图片和生产、生活工具等实物,展示改革开放后生活变迁、民俗风情,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情。

记者了解到,就是这样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马玉宝收藏征集红色文物,到如今建成教育基地,已陆续投入资金20多万元。父母留下的老宅如果出租,每年也至少收入2万元,但马玉宝却放弃了。

影响:两万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我出生在胶州小西庄村。1983年从青岛师专中文系毕业后,直接入伍来到济南陆军学校,最终实现了自己参军入伍的梦想。” 今年56岁的马玉宝说,他从小就崇敬课本上的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云南老山前线作战中,他是作为一名排长,带领导战士作战勇敢,荣立过三等战功。自从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后,他经常把自己和战友一起作战的故事,讲给前来参观的学生听,让许多学生为之动容。

“创办红色教育基地,目的就是缅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丰功佳绩,悍卫在各个不同历史时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传承党、国家、军队、民族团结拼搏的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特别是青少年,以红色文化为导向,自觉抵制腐朽思想。”马玉宝介绍,基地创办5年时间,共免费接待参观者超过两万人。其中包括胶州市直机关干部,农村基层党员,企业员工和胶州大、中小学生。有的村庄和企业,每年“七一”期间,都会组织党员来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言等活动。

“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浏览着一幅幅老照片,观看着一件件实物,都会感受到一股正能量扑面而来,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胶州许多市民反映,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来之不易,而马老师创办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大家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李慧芳]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