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智才让老师认同这样的观点,但这在旦麻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距离西宁两百多公里的道帷藏族乡旦麻村气候宜人,放眼望去,成片的麦地在风中摇曳,饱满的麦穗向过往的人们展示着生机,明亮而热烈。同样明亮和热烈的是旦麻村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天佑德“青稞行动”爱心助学团队到达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围坐在教学楼前的一方空地,探着头往外望。
“老师好。”
“老师我们来搬”
“给我们拍一张吧”
......
热情的孩子们拥挤着向前和志愿者们一起搬运爱心物资。
刚来小学一年多的旦智才让老师算着这一年来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日子,“几乎一年到头,都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在旦麻村,留守是常态,有些孩子即使放假也只能寄宿在领居家中,待到上学再寄宿在学校,村子向外输出的不仅是特产,还有爸爸妈妈。孩子们的心里,父母角色的缺失是一场无声的风雨,但像旦老师一样的老师们同时也在无声的守护,陪伴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这对我来说是个开始,那位老教师在这里已经待了二十年,教出去一届又一届学生。”旦智才让老师指着远处一位老师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留守儿童的成长里,无论教育物资如何现代化,教师都是影响孩子们的重要力量。
天佑德“青稞行动”从1到141,起点是公益的初心,终点是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在青海天佑德教育基金会看来,教育公益更重要的是提供窗口,看见更多可能的窗口,无论是打印机,电脑,校服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向前奔跑时,一束明亮的光,“希望孩子们在有限的条件里看见更多的东西。”
天佑德“青稞行动”还在继续,他们一直相信公益的力量和深刻的社会责任,“你不单单要拿钱出来,还要拿出你的想法、时间、精力来做这件事情,我和我们,从出发便注定要为守护孩子们的成长坚定前行。”
未来,天佑德“青稞行动”也将进一步关注青少年成长教育,多角度助力公益发展,连接更多有爱的公益力量,让个人小爱变成社会大爱,助力社会向美向好永续发展。(谢青玉)